第九章十年谋划-第2/3页





    这一番话,自然也让众人莫不是面露矜持,带着几分得意来。

    彼时他们虽是自川蜀之中撤退,但却也借着这个机会,将自己的影响力渗入其中,更是广开商阜、互通有无,原本被蒙古入侵所摧毁的繁荣,也重新回到了这个天府之国中。

    “只是那江南一带甚为困难。”

    只是随后宋子贞却露出几分为难来,继续阐述着自己的理念。

    “那临安在此地经营百年,其地百姓早已习惯了赵宋一朝,虽是因朝中重臣倒行逆施,导致民间怨声载道,但依旧有着庞大的根基。而且此地农业发达,更是毗邻海洋,其水军之强也非我等所能匹敌。纵然我等可以沿着长江而下,径直攻下临安,但若是对方凭借水军之强,任可于海洋之上和我等周旋,却非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般来看,却要是麻烦了许多。”

    说到这个时候,宋子贞又是抬起头来,看了萧凤一眼,这一眼不知道是佩服还是责备。

    “而且最关键的是,因为主公您的存在,已经让那宋朝感觉到了危机,纵然我等如何示弱,对方也未曾削弱警惕性。一如潼关之外襄阳之中驻扎的五万人马,便是他们对我们的警惕。若是想要在短时间内攻破襄阳,并且顺利进攻临安的话,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如今华夏之中,不过是蒙古、赤凤军、宋朝三股势力共分天下。

    而那宋朝之中也并非没有能人,自然早已经看出了赤凤军的威胁,进而做出了这种的防御策略。

    萧凤不禁感到尴尬,自嘲了一声:“这样的话,莫不是我的错?”

    “主公能有今日,也是您性子坚韧,能人所不为,这些许问题也非是一人之过,不过是必然产物罢了。毕竟,没有人会认为一根树叶,便可以藏住一只老虎的。”宋子贞笑道。

    “好吧。闲话就此放在一边!”

    萧凤笑了笑,继续问道:“纵然如此,但为了天下考虑,我等终究还是要南下的。不知你是否有合适的方案?”

    “这个,却不知主公是否愿意等了!”

    “等?这又是什么缘故?”

    萧凤感到好奇,她的耐性一直都很好,从十岁那年下定决心,一直韬光养晦十年,等到自己修成地仙,并且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才敢动手,之后的诸般行径也是如此,莫不是在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后,方才出手。

    幸亏自己运气不错,这才一路走到今日。

    宋子贞回道:“很简单,因为蒙古?”

    “蒙古?”

    其他人也是一起看来,宋子贞曾经在蒙古帐下共事过,对那些蒙古人也算是相当熟悉了。

    宋子贞解释道:“尔等也知晓,因为我等北伐,那蒙古痛失七路之地,损失可谓是相当惨重,又刚刚和宋朝打了一仗,虽是将其勉强打了回去,但其力量必然虚弱无比,短时间必然无法动手。”

    “只可惜咱们也消耗殆尽,不然的话也可以趁着这个时候,一举将蒙古赶出去。”周处瞥见萧凤有所意动,连忙插嘴说道。

    对于其他人,他当然毫不客气,但如今萧凤在这里,却不敢露出自己的脾气来,只敢从侧面劝谏。

    萧凤嘴角微撇,自觉被看出了心思:“国库之中当真所剩无几了吗?”

    “启禀主公!先前积累早已经因为那北伐而被消耗一空,如今咱们之所以还能支撑下来,也不过是靠着之前萧景茂卖的那些国债才能支撑下来,而且这些国债也只能坚持半年时间。不过幸好半年之后就是秋收,到时候粮食若是收上来了,便可以度过这次的劫难。当然,这段时间内,实在是不易兴兵!”周处劝道。

    “原来是这样?”

    萧凤只好作罢。

    她并非那好大喜功的赵昀,也非是那不知体恤百姓的贾似道,自然不可能做出公田法这般掠夺百姓钱财的事情来。

    而且现在赤凤军发展的相当平稳,年年赋税皆有相当的增加,却也不需要另外开辟财源,不然的话反而会对内部安宁造成影响。

    等到两人对话结束,宋子贞方才诉道:“我军尚且如此,那蒙古自然更严重了。但是主公,你也应该知晓那蒙古向来野蛮,因素来久居草原,向来不事生产,以劫掠钱财为生。如今之所以停止征战,不过是为了休养生息,但若是等到恢复元气之后,定然会某图再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