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未来路-第2/5页



……

目前《舌尖》的配音、配乐、后期、剪辑都已经全部完成。

剩下的就是许鑫整体过一遍所有导演拍摄的剧集,看看还有哪里不对,进行修改。

而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就可以直接送给台里审核了。

整整一下午的时间,许鑫都是在配乐室里度过的。

完成了前三集的音乐校对后,从央视出来时,已经是华灯初上。

实话,他很满意剧集拍摄的质量。

配乐也没什么问题。

《舌尖》的每一集里面,其实都能感受得到导演的拍摄风格。

他对团队拍摄这部记录片,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不要单纯的以美食家的视角去记录”。

美食纪录片拍起来其实很简单。

料理的过程,过程中对于火候、食材、调味料的把控。

以及料理前的食材准备,厨师是从什么地方获得的灵感,最后到客人的反应……

世界范围内茫茫多的美食纪录片,都对这种纪录片类型提供了黄金思路。

可这不是许鑫要的东西。

他要的,就是对团队说的那样:“多少克油盐酱醋,再加什么食材的死板方式,我们不要。我们要的,是以美食为纽带,链接出来地理、风土、人情等许许多多的“乡愁”。我们做的是一部寻根之旅的纪录片,而并非单纯的介绍美食。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价值观体现。”

而现在看来,团队里的每个人都领会了他表达的东西。

并且,在做好了这一点的同时,他也必须要承认……

大家拍的美食都挺诱人的。

别的不提……黄馍馍这种仅存于他儿时记忆里的东西,他都好久没吃到了。

竟然被团队的人给拍了出来。

啧……

坐在车里,他摸了摸肚子。

明明中午吃的很饱,可这会儿肚子里已经战鼓如雷了。

于是,他拨通了杨蜜的电话号码:

“喂,我现在往家走,咱晚上吃啥?”

“炸酱炸酱炸酱面!!!快回来吧!我搅合酱呢,先不和你说了。”

嘟嘟,电话挂断。

“咕~”

许鑫摸着肚子,不耐烦的对前面绿灯了还不走的车按了两下喇叭!

“滴滴!”

赶紧的,等着回家吃饭呢!

……

“咱今天在客厅里吃吧,我带了《舌尖》的纪录片。拍的感觉很棒,边看边吃?”

“好啊。”

杨蜜点点头。

关于《舌尖》,她了解的其实并不多。

太过细节的东西干脆没问。

不过对于老公的审美标准,她还是比较信任的。

端着一盆炸酱来到了客厅,摆碗摆筷子。

伴随着锅挑的手擀面新鲜出炉,许鑫把黄瓜一分为二,跟妻子一人一半后,按了一下电视的视频播放。

杨蜜一开始确实是当个美食节目来看的。

“松茸?说起来松本家的松茸汤还挺不错的。”

“哇,还是那边的风景美啊。”

“……我能提个意见么?你们为啥不拍详细的料理制作过程呢,光是一个烤松茸就完了?也太简单了吧。”

感受到了《舌尖》那有别于其他美食纪录片的节奏,她有些不适应的说道:

“松茸汤也好喝呀……还有,那句高端的食材往往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你这么光明正大的往文本里夹自己的胡话真的合适么?”

许鑫没搭理她。

继续吃面,喝汤。

而杨蜜的吐槽,随着第一集“松茸”的故事片段结束后,开始慢慢变少了起来。

从“笋”阶段的“爸,我想吃这个,明天咱买点笋炒个试试吧?”、“你这拍摄的是啥啊,重油翻炒……加各种调味料?你倒是把详细的都加啥给人家说清楚啊”……到“诺邓火腿”系列时……她隔了好一会儿才冒出来了一句:“啊?井盐?和咱家吃的矿盐一样呗?还是说有啥特殊的味道?”

再到“诺邓火腿?我还真没听说过,有金华火腿好吃吗?……不行,我得尝尝。”

于是,她一边看,一边开始拿手机在淘宝上搜。

从诺邓盐,到诺邓火腿……最后干脆又开始百度起来了油焖春笋的做法。

接着故事篇幅到了“挖藕”的章节。

“诶?我还真第一次知道,挖藕原来这么辛苦……哎哟,这藕是红的,一看就好吃……哎呀……不行,我得买点。这排骨藕汤看着馋人……”

再然后是“查干湖冬捕”……

“这个我见过,在辽宁拍戏的时候我见过冬天他们卖鱼,就往地上一摆,那鱼冻的邦邦硬……啧,这得多冷啊,真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