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好风频借力(五)-第2/2页





    他说到此朝李炎卿拱手道:“刘贤弟大仁大义,肯给这些浙兵留条活路,我在这里先替他们谢过了。可是这些人马数量太多,若是让你的东印度公司养活,那未免强人所难。我还是尽量让地方官府解决一部分才好,还望刘贤弟为多多美言。”

    他的浙兵是朝廷经制营兵,只要保持住建制不被裁撤,那就依旧是朝廷里的官身。别看地方上寄食之处,只肯给六成饷,但那也是算朝廷官军。东印度公司的双饷,性质可变成了私兵。一私一公,差距悬殊,戚继光心里有自己的算盘。

    这些人马是他一手练出来的精锐,还指望日后拿来北击胡虏,扫荡蒙古,从心里不想他们成为某个势力的私人军队。

    李炎卿的东印度公司,只能算是这些浙兵的最后出路,能找到地方安顿,还是找地方安顿为好。南京当初编练振武营,可是足足五万营兵的庞大建制。这里是大明陪都,六朝金粉之地,财力雄厚,可以养活大兵。

    振武营兵变之后,这十营大兵裁撤过半,如今南京的营兵不足一万。只要魏国公肯点一点头,上一道本章,那么起码也能收容三万以上的浙兵,那便解决了大问题。

    只是徐千岁何等尊贵,他的头哪是那么容易点的。戚继光在南京没有门路,连片子都递不上去。眼下又被人当肥羊来斩,实在无以为继,只好找李炎卿帮忙。李炎卿见这位打的倭寇落花流水的国朝英雄,现在是这副困顿模样,心内大生恻隐,点头道:

    “戚老哥你只管放心。我今天就和徐千岁讲一讲人情,看看我的面子管用不管。不过丑话说在前面,我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小角色,在南京这地方一抓一大把,满大街都是,我说的话未必管用。不过我在东印度公司说话还是管点用的,若是戚老哥赏脸,就让浙兵到东印度公司,帮我带带部队。多了安排不起,两三个营头,兄弟还是养的活的。”

    戚继光自是没口子道谢,只是苦于手里无钱,无法表达谢意,只好说有情后补。李炎卿回去之后一说,几位夫人倒也通情达理,袁雪衣道:“相公这也是做好事,我们怎么好阻拦。只是你吃花酒可以,那些女人你不许带回来。”(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