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三将



 冬月底,南安县。

 县寺内,郡、县官吏济济一堂,互相见礼寒暄后,依次入座。

 作为太守,姜绍自然是坐在上首的主位上,郡、县官吏则分列两侧。八壹中文網

 左侧为首的南安县令吴柝三十多岁,看起来颇为精明干练,此刻正手持文牍,洋洋洒洒汇报着自己的地方治绩,正襟危坐的姜绍耳听人言,手中翻看案上的公文,时不时微微颔首,向吴柝投去赞许的目光。

 他这次行县就两个目的,一个是了解地方民情,催促各县加快征收赋税;另一个就是看看各县的匪患治安情况,实地擘画剿匪方略。

 先前看了牛鞞、资中两个县,匪患稍轻,但辖区山地丘陵较多,民众多在山中开辟田地,地方经济一般,二县赋税征收的压力比较大。

 然后是僰道县,这个县地处交通要道、向南连通南广郡(从朱提郡分析出来的新郡)、朱提郡等南中郡县,户口殷盛、物产富饶,当年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时就是将此设为进军基地。

 但是这个大县近年来却屡遭盗寇入侵、地方不靖,僰道县令谢执左支右绌、应付不暇,在任上为此愁白了头发。

 反观南安县,境内同样户口殷盛、物产富饶,多陂池水田,有柑橘、盐铁、茶叶、山货等特产。虽然西、南两面靠近南中郡县,有不少山地丘陵,而且听说犍为郡最大一股盗寇“三将”就盘踞在南安境内山上,可南安治下各乡被入寇的次数却很少,一路看来地方治安情况也不错,这就不得不让姜绍暗自称奇了。

 若是现在要给犍为治下五县治理成绩排名,除开作为郡治的武阳县和被李旸之事牵连的武阳令,那就要数南安县和他吴柝第一了,年终地方考绩得个“最”是大概率的事情。

 而且这南安令吴柝也很会来事,在县界接到太守行县一行车马后就一路安排得妥妥帖帖的,让姜绍对他待人接物的本事也颇为欣赏,看得出是个有地方治理才华的能吏。

 说完自己的治绩,吴柝还不忘给姜绍这位上官介绍他身边一位白白胖胖的官吏,南安县的盐官丞宣辅。

 蜀汉立国之初因为国库窘迫,是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的,还设立了司盐校尉专门管理国中盐铁之事,王连就当过这一职位。

 只是自丞相诸葛亮死后,蜀中法治渐渐松弛,这盐铁官营制度也逐渐放松,不再由中央外派官吏直管,可以由地方豪强出任盐铁官,然后按时向官府交纳产出和税钱即可。

 这盐官丞宣辅就是南安的大姓豪强出身,经营盐井有方而发家致富,后面因为南安县的铁官管理不善连带着也让他兼管了,可以说他既是盐铁官,又是豪大家,为吴柝治县和地方财政贡献了不少,所以吴县令对他是客客气气,关系亲密。

 但姜绍还是比较关心南安的剿匪情况,他在吴柝汇报完后就将话题转到匪寇上面。

 “吴县令,讲一讲山上那股‘三将’盗寇的情况吧,本府可是听说那是犍为郡境内最大的一股盗寇,之前还伏击杀死过不少郡县兵马。”

 “这。。。诺。。”吴柝顿时有些尴尬,境内有最大一伙盗寇栖息盘踞并不是什么值得当众讲述的事情,尤其是自己刚才洋洋洒洒汇报了一大堆治理地方的成绩之后。

 不过他也知道姜绍这位上官是个带兵上任、大有来头的狠角色,近日更是轻易就扳倒之前代理郡务的功曹李旸一伙,再加上现场还有费立这种南安籍贯的郡吏在,所以他一点都不敢敷衍应付,连忙详细说起“三将”这犍为郡境内最大一股盗寇的情况来。

 “府君,这‘三将’是贼寇的名号,据说这股贼寇为首有三名大贼首,自称是金将、银将、铁将,‘三将’之名由此得来。”

 姜绍闻言点点头,在山上落草为寇的贼人或为了名号响亮,或为了隐藏来历,都会给自己生造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出来,不过这些人多数都没读过什么书,所以起的名号稀奇古怪居多。

 就像当年号称有几十万的黑山军,里面的贼寇名号也是五花八门,叫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雷公、浮云、飞燕、白雀、五鹿的什么都有。

 南安县令吴柝又说道:“这伙贼寇原本是由一个金将率领的,据说是个军中逃卒出身,有些勇力和狠劲,还懂点兵法,一开始也是在各郡边界流窜作案,干些抢夺、劫道的勾当,虽然不容易剿灭,但也威胁不了地方,可以说成不了什么气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