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身陷敌营十五年-第2/4页





    就在心中想着事的时候,几声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了帐外。

    帐中诸人久经沙场、耳目聪明,已张开眼睛的姜绍与李简迅速交流了一下眼神,其他三人也霍然起身,严阵以待。

    暗间蹑手蹑脚靠近帐门,低声问道:

    “谁?”

    “句将军有请!”

    来人只说了一句话,暗间回头看向李简,得到点头的许可后,他伸手轻轻掀开帐门一角,帐外营地的亮光立刻溜了进来,一个拉长的黑影映在地上,宛如鬼魅。

    ···

    李简和姜绍是在句安的居帐内见到他的。

    句安具有中年武将的诸多显著特征,体格宽大,手脚粗壮,一双眼睛锐利有神,唯一显得不同的是他两鬓毛发早衰、脸部沟壑密布,看起来颇为沧桑,似乎这些年在魏国的日子过得甚是煎熬。

    他看到李简、姜绍这些故国之人时,初始神色有些许激动,只是很快又复归平静,让人不容易察觉到变化。

    居于李简之下、暂未表露身份的姜绍将这些微小细节都看到眼里,心里暗暗思忖。

    见到故国之人情绪变得激动,说明句安的确如李简所判断的那样,仍然心怀旧国。

    毕竟只要他不是傻子,有蜀汉暗间一再接触,自己几人又冒险深入魏营来见,他肯定能猜到蜀汉军队一方想要干什么。

    只是表面很快恢复平静,可能是句安心底对举事归汉还有其他想法,怕是不容易被李简说服。

    在想事情的时候,李简见句安坦诚相见,也干脆开门见山,表明自己的身份,与句安谈论起蜀中风物,勾起他对故国的思念,再拱手奉上精心准备的句家家书。

    家书内容李简、姜绍已经看过,除了告知句安家人一切安好,祖先坟墓祭祀不绝,时时有人洒扫,还提到了句家子嗣的成长和入仕情况。

    对李、姜这些外人来说,这是一封再寻常不过的家书,但对羁留敌国十五载的句安而言,这却是千金难换的至臻之物,待到他看完家书,已是眼中含泪,情绪外露,脸上明显动容。

    “多谢李君送来家书,在下离家日久,这些年来家中人、事牵挂万千,如今终于得睹书信,见字如面,一时情难自禁,让你们见笑了。”

    句安低头抹去泪水,整理一下仪容后慢慢说道。

    情到深处,睹物思人。这种家不能归、报国无门的心情李简很能理解,他见句安是真情实感,不似作伪,当即趁热打铁劝说道:

    “将军心念故园桑梓,当下汉、魏大军角逐汉中,家国旧人近在咫尺,何不趁机弃暗投明,与汉家军队里应外合,解汉城之围,逐汉中之寇,同心戮力,重归汉家,大将军与句将军阔别多年,甚是思念,早已在军中扫榻相待了。”

    句安对李简抛出来的橄榄枝没有拒绝,却也没有同意,他有自己的顾虑。

    “李君来意,我知之。奈何安在军中位卑职微,亦受其他魏国将校排挤,营中之兵不过一二千人,愿意与某同归故国之人寥寥无几,只恐归汉一事,力不从心。”

    “事情何至于此。”李简不怕句安吐苦水、说难处,他抖擞精神,积极为句安分析举事的长短利弊。

    “魏军兵马虽多,前受阻于剑阁,后失守于关城,士气早已衰败。又以邓艾奇兵冲蜀中腹心,结果全军惨遭覆灭,魏军余众闻知,更加丧胆。”

    “此等进退两难、疲惫懈怠之兵众,若句将军举事于内,大将军兵攻于外,必能以寡破众,使之土崩瓦解。就算大事不济,以大将军的兵力,也足够接应句将军等忠义之士返回蜀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