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檄文-第2/3页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北伐用兵虽然没有什么大功,私下也不认同姜维北伐,但持重不失、能得士心是他的长处,尤其是在当下的危急存亡之秋,这样一位忠诚稳重的老将在军中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老将廖化通晓人情世故,不仅及时修书为大将军站位,还在事后客气问起帐中的姜绍的伤势来。

    在他的印象中,姜绍这位大将军的养子姜三郎自段谷大败后伤病不断、形容憔悴,才会被人唤作“病三郎”。

    但此时的姜绍应答得体,坦言旧伤已经痊愈,谢过了廖化的关心。

    看着改变甚大的姜三郎,老将内心暗暗称奇。

    明日还要继续赶路,廖化没有久待,姜绍替姜维将廖化送到辕门,两人拱手告别。

    ···

    十月,先后失去汉中、阴平、武都等地的蜀汉军队退守剑阁,计姜维、董厥、张翼、廖化诸军合兵还有五万多人马,凭借天险雄关,紧守隘口,将十几万魏国大军阻隔在剑阁之外,勉强挡住了魏国的攻势。

    入夜,剑阁外,魏军营地。

    灯火通明的帐内,镇西将军钟会与长史杜预、参军羊琇,正在对伐蜀檄文做最后修改。

    羊琇朗读檄文,杜预伏案校对,钟会身披大氅,面向帐门负剑而立,剑眉微动,半眯着眼睛聆听檄文内容。

    “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诸葛孔明仍规秦川,姜伯约屡出陇右······方国家多故,未遑修九伐之征也。今边境乂清,方内无事,畜力待时,并兵一向,而巴蜀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是以微子去商,长为周宾,陈平背项,立功于汉······今国朝隆天覆之恩,宰辅弘宽恕之德,先惠后诛,好生恶杀——”

    “停!”钟会突然打断了羊琇的朗读,他没有回头,对长史杜预说道:

    “元凯,这里少了一点。要用上孙吴降臣的事例,就举孙壹和唐咨投降后列位将军、封侯的事迹。”

    杜预当即应诺,他博学多才,平素亦有“武库”的美称,沉思片刻,就已经按照钟会的意思斟酌出新的文句。他一边下笔,一边说道:

    “那在这后面加上‘往者,吴将孙壹举众内附,位为上司,宠秩殊异。文钦、唐咨为国大害,叛主仇贼,还为戎首。咨困逼禽获,钦二子还降,皆将军、封侯;咨与闻国事。’将军以为如何?”

    “好,不过还要再加一句!在后面加上‘壹等穷踧归命,犹加盛宠,况巴蜀贤知见机而作者哉!’”

    “诺。”杜预下笔犹如行云流水,须臾间就完成了增加的内容。

    “继续!”钟会轻轻挥袖示意,羊琇见状连忙诵读下文。

    “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迹微子之踪,错身陈平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百姓士民,安堵旧业,农不易亩,巿不回肆,去累卵之危,就永安之福,岂不美与——”

    钟会随着羊琇琅琅书声微微颔首,听到“岂不美与”这里,他似有所感,发出一声清啸,剑出半鞘,伸指轻弹剑脊,铮铮发出金石之音。

    他接过羊琇再次被打断的下文,过目不忘径直朗诵出来。

    “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其详择利害,自求多福,各具宣布,咸使闻知。”

    读到末尾,钟会娴熟地收剑入鞘,迎风而立,衣袂飘飘,举手投足间洋溢着强大的自信。这等大国统帅的风采,让看着钟会背影的羊琇有些痴迷,脸上流露出钦佩之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