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炼金术——发动!



  刘明仅仅休息一天,就开始继续干活了,不是九九六,而是远航在召唤、自由在召唤。

  炼成阵绘制完成了,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将材料放到阵图之中。

  人鱼们从海里捞上来的火炮、船锚以及各种铁料、铜料,刘明将其去除表面锈迹、藤壶、以及部分杂质,炼制成砖头大小的金属块。虽然基本上都会放弃很大一部分的,但不得不承认——大结构,还是抵御了一定时间的锈蚀,总还给刘明剩下一些铁料子。但这种古老的铁块,质量很是参差不齐,或许和他们的产地、年代有关。

  这里面还有少量的不规则黑嘎达,金属材质。刘明猜测这是锰结核。

  这东西怎么来的,不知道。只是一种海底的金属嘎达,被人鱼们认为是一种铁块,顺手就带来了。渐渐的,就有了一定的量。刚到了刘明手里之后,刘明还以为是锈铁嘎达,简单的进行了延展塑形之后,里面发现了不少的杂物,而且断面不是银白色,再和铁比了比,刘明确定这个比铁的密度大一点点。所以,刘明猜测,这个就是鼎鼎大名的锰结核。然而,刘明不知道该怎么提纯、然后添加到钢铁里变成锰钢。

  材料学,是现代化工业的基石。每一种高性能新材料的发现,都是能跨越式的提升其他科技。就像铝,就像钛,在航空航天领域里的地位。橡胶在绝缘领域里的地位。

  刘明能将这个和铁炼在一起,但锰依旧是锰,钢铁依旧是钢铁。或许在某些方面这是神迹。但在合金材料上,简直是开玩笑。

  刘明知道,一道必然存在的天堑卡在了自己未来。这道关卡同样掐住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脖子。只是人类的幸运的在材料学上日积月累的迈出了一小步,跨过了这道关卡,好吧,准确的说,是慢慢进步到了核子能时代的材料水准。

  另一方面,锈蚀!现代社会每年损失在这方面的金属,可以堆多少座金字塔了。

  不锈钢,一次科学实验意外的产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金属制品锈蚀的问题,人们不用再小心翼翼的维持器皿的干燥、干净了。

  锈蚀,如同氧气和温度之余燃烧一样,是充分必要条件。决定锈蚀快慢问题的,比较常见的就是水、空气氧气、电解质。

  而大海上,这些东西基本都齐了。

  现代社会,海船上的水手有一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对抗锈蚀。木船就没有这些问题吗?天真,甲板要对抗海水、藻类,火炮、刀剑要对抗锈蚀。天天擦甲板是必须工作!

  刘明可以想象得到,自己的铁船会变得上半截通红全是锈迹,下半截全是各种牡蛎藤壶,最终,沉到海底,烂成一滩铁锈。

  没有油漆,没有不锈钢的配方材料。除非刘明搞到泰坦金属——秘银——钛。走毛熊的那种财大气粗的方式,全钛打造。

  不然,被锈蚀成一堆铁锈就是自己的船的必然命运。不过,这些捞起来的金属嘎达给了刘明另一种思路——铝!虽然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但却被当做日常器具使用,它的防腐绝招就是外表会生产一层致密的氧化层!隔绝进一步的锈蚀。初中化学讲的。

  这个锰结核肯定是好东西,但是没有配方,就算加到结构里,也不见得变成不锈钢。既然如此,那就把他当做防腐涂层吧!反正这东西在海底泡了多久都不知道的矿石,看样子耐腐蚀性无需质疑了。只需要将这东西炼出来几乎是薄薄一层程度的船身,再用金属进行里面的船体炼制。这在炼金上来说虽然困难,但完全可行。几行调用几行备注的问题,甚至不需要再次对船身的重心进行微调。说干就干!

  在阵图上铺上一层锰结核塑形过后的砖块,上面再铺上一层厚厚的一层铁块。炼成的准备就完成了。

  刘明揉着发疼的老腰,现在,刘明能告诉别人,搬了三十吨重的砖头是个什么滋味。嗯,刘明的这个大家伙,大概相当于一辆五九了。

  这个重量都是人鱼们慢慢搬来的,估计这一片海域的所有固体金属垃圾都在这里了。这个重量完全超出了人鱼姑娘们的身体极限了,要不是有木船做打捞、运输设备,这些‘娇弱’的姑娘们早不干了,就是这样,姑娘们干完活也要躺泉水回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