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摄生大法-第2/3页





    咒法类似于儒家的礼仪、法家的律条,具有规范言行、令行禁止的功效。佛、道两家都有这样的咒文,不但不能更易一字,甚至也不须翻译,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咒文的对象往往是神魔妖怪,如果翻译成人族通行的语言,神魔妖怪倘非好学的人,便不能懂,自然也就起不到令行禁止的功效。

    不过世间的人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拿中夏的语言文字来说,文字有甲骨、钟鼎、大篆、小篆、隶、楷、行、草诸多变化,语言也有文言和白话的分别,同是文言先秦、两汉、唐宋、明清也有很大差异,白话更有数百种方言,道家的符箓、咒文都用云篆,后世的人类理解起来就十分困难。

    当然鸟兽语言简单,像猪、马、牛、羊之类叫声可能几千年没什么变化,至于代表的含义是否古今如一,就不得而知了。

    是以咒文在仙道修行中是最守旧的,效力也远不如上古的时候。

    青夷子资质平平,在四象五行上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好在咒文是不怎么需要禀赋的,只要多读多记就行。青夷子知道这个道理,着实下了几分功夫。

    青夷子指尖云气涌动,公孙疾邪周围的空气顿如凝固了一般,这和摄生大法颇有几分相似,都是一种灵气感应。只是咒法中的灵力来自语言、音声和信念。摄生大法则是将真气化劲修炼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符箓咒文最大的弱点就是只能济一时之用,不知其所以然。就像医学中的偏方一样,反正是古人流下来的东西,有时灵有时不灵,稀里糊涂,莫可究诘。

    有效就拱若珍宝,待价而沽。无效就骂得一文不值。

    其实很多咒文都已经失去效力了,咒文本身并没有多少灵能,依赖的是仙道的威权。古代的仙道降妖除魔,云游四方,碰到蛟螭、恶虎之类的猛兽为祸一方,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放它一马,圈禁起来,留下一条符箓神作书吧为标记,再传示给乡人,以后遇到蛟螭、恶虎的时候就展示给它们看,这些猛兽惧怕仙道,见了符箓便望风逃遁。

    实际可怕的不是符箓,而是符箓背后的仙道,等到时过境迁,仙道已不知去向,猛兽也不是原来的猛兽,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倘若有天生聋盲、不认识云篆的妖怪,符箓还如何发挥神作书吧用。

    道家的符箓十分讲究,纸张、朱砂都一丝不苟,不能随便替换。这也有几分道理在,鸟兽智力低下,未必认识道家云篆,黄纸朱砂总还便于记忆,大概知道是这种东西。就像古代山野间的百姓,大多不认识几个字,看到官府贴出的告示,总还知道这是个新闻。

    青夷子的几段咒法都是反复试用过的,不会出现临阵不灵的事情,不过咒文终究是下乘的术法,禁锢豺狼虎豹还可以,公孙疾邪本身就是神人境的高手,道士几时敢用符箓对付神仙,岂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太过不自量力?

    公孙疾邪发出一阵低沉的长笑,似乎也觉得青夷子的咒术太过儿戏,掌影变幻,体表透射出淡淡的金光。

    青夷子骇了一跳,眼珠子滴溜直转,惊疑不定。

    “枯荣掌——”

    公孙疾邪一掌拍出,气浪翻滚,众人站立不住,道行浅的便悬浮而起,脸孔憋的通红。

    青夷子首当其冲,一看咒法失灵,不由慌了神儿,体内真气受到感应,立时翻覆不定,胸腔真气鼓荡,好像在炸裂一般。

    青夷子惊骇欲死,身躯不由自主往公孙疾邪身边飘去。公孙疾邪掌影翻转,宛若灵蛇吐信一般,手臂一长,隔空虚张,一众修士当者立靡,全无还手之力,躲在人群后面的天狂子咿呀怪叫着飘移出来,公孙疾邪掌心相对,云气盘旋凝结成一个漩涡,天狂子、青夷子离地而起,绕着他的身躯缓缓转动起来,众人吃惊的发现,两人每绕一圈,头发便白了几分,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一阵冷风呼啸而过,公孙疾邪身周慢慢凝成一个强大的气旋,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许多修士都被卷入其中,如同月亮围着地星转动一般,容颜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苍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