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青龙刀-第2/3页





    最后出现的黑衣人功力还在杜、陆两人之上,她和两人一同杀出宫院后,忽然又折转了回来,不知从何处变化出一截枪竿,和刀头接续起来,成了一把九尺多长的关刀,砰然一声扎到宫门口的砖石上,直激的风声呼啸,沙石迷眼,众护卫凛然生惧,相互观望,全都不敢向前。

    “越此界者,死。”

    黑衣人头一次开口说话,居然是一个清冷的女声。她身量颇为高颀,关刀比她还要高出半身,怕不有百十斤重。

    自从关老爷使用青龙刀之后,关刀便被赋予了一种精神,此后又有金刀杨令公,皆以忠荩著称于世。枪号称百兵之王,似乎还没有这么浓重的色彩。

    大约枪、剑都是直锋、双刃,有不偏不倚,从容中道的意味,所以象征君子、王道。

    刀则是单锋厚背,气聚于中,锋芒刻露,更像是铁血豪杰。朱子说,尽己之谓忠,忠义的精神本有牺牲的性质,至于恪守忠义的对象是否合乎道德,往往便在所不计。

    刀热剑冷,剑法更讲究心性修炼,故而有剑意、剑心的说法,刀惟恃于血气,激于勇烈,一旦和关圣相遇,便缔造出一段千古佳话,也是品质有暗合之处。

    尽管史书记载关公使用的武器不是刀,而是枪。但在世人心中却不甚认同这种说法。因为中夏的兵器往往具备某种品格,兵器最初的设计者必然注意到一些发力特点,而不是无心为之的。

    像斧、锤、槊、鞭之类偏重于力量,使用的人膂力过人,往往属于五大三粗,枪、剑、刺、棒之类同以技巧取胜,甚至文人雅士、僧道女流都可以演练,武器和性格、气质本就有一种适用关系。

    江湖流传有兵器谱,实质论列的却是使用兵器的人,而非兵器本身有严格的高下之分。

    中夏大概还没有一种兵器像关刀这样具有性格色彩,大约关圣之后使用关刀的多半都有这种精神向往,人们见到这把兵器自然也会想到关圣和忠义的精神。

    白抱石飞身赶来,一看黑衣女子堵住宫门,身边立着一把神光湛然的关刀,不由微吃一惊,“你是厉家的人?”

    枕戈山城原是厉王的后裔所创,厉王是天家大将,关、岳之后又一个忠烈千秋的人物。

    相传他驻军蜀中的时候,一日在关帝祠中歇马,中夜读书,倦极而睡,一觉醒来身边放着一把关刀。

    厉王心知其意,此后以忠烈自励,在神州陆沉之际,赤心扶保天家,和秃发人神作书吧战,两蹶名王,震动天下。可惜帝释为有鼻国执送敌营,复国无望,功业难成,忧愤呕血而死。

    据说厉家人都精熟刀法,虽只有子弟数千人,在炎方俨然成一邦国,有鼻国多次用兵山城,都占不到丝毫便宜。

    白抱石一见这把异于常制的大刀,便猜想到厉家身上。如今象主正派兵攻打山城,他们来入宫行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要说兵器的重量一要看个人膂力,二要看兵器的特性。力量型的兵器不妨重一些,技巧型的过重反而影响使用。

    故老相传,关老爷的青龙刀重达八十一斤,这也未必是实数,八十一是九九之数,九是纯阳极数,关老爷有武圣之名,八十一无非是形容青龙刀超逸绝伦罢了。

    后代的说书人不知道此中深意,以为兵器越重越好,隋唐李元霸、宇文成都之流兵器动则三五百斤,虽然各个时代斤秤不甚相同,从来也有千斤之力的说法,楚霸王力能扛鼎,但力气和兵器还不是一回事,兵器需要动转自如,与人角斗,常人不过二三百斤的力气,兵器更只有数斤而已。

    大抵兵器点明重量,都是异于常制的。梁山伯大将双鞭呼延灼,一只十三斤、一只十二斤,比较得实。李元霸双锤八百斤,胜过青龙刀十倍,这就有些神话色彩了。

    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得自东海龙宫,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曾是大禹用来测定水位的定海神针,说明大禹的力气至少不在孙悟空之下。

    金箍棒又能变化成绣花针,放到耳朵里。孙悟空的耳朵能放一万多斤的物事,这真是仙家奥妙,不可以常理度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