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第2/3页





        我一顿,指向图上最雄壮的一条主山脉道:“这座山延伸的余脉,穿峡过帐,层层缠绕,且数量众多,有句口诀言,‘真龙过峡占中央,假龙闪侧被风伤’,这一片缠山,看似低矮势弱,实则极易藏风,对耸立在内的主脉助益非常大。”

        脑子随着话语的吐出疾速疯转,我歇口气,摆正身体,正要再说,小哥揽过我的腰身将我抱好,下巴轻轻抵住我的头顶,让我舒舒服服靠在他怀里。

        “继续。”

        我窝心的躺躺好,一手搭在他的臂上,清清嗓子接着道

        “讲完缠山,我们来看关锁。”不知不觉语气自动转变成教学模式,小哥配合的“嗯”一声,我忍不住抬手摸摸他毛绒绒的脑袋,才切入正题道

        “其实最初观山时,我并没有看见这条主脉内有大型河流的存在,无水环山,自然也就没有锁住水口的关锁,但是在我们第一次到底的那个盐洞里,我和木安听到过盐壁外侧有水流的响声,动静能穿透这么厚的墙壁传递过来,这条水系一定十分奔腾壮阔。”

        我收回点在图纸上发僵的手指,小哥顺势将我的手拢回掌心,大大的手掌覆盖在上,像量身定做的暖手炉,双手被盖的严严实实。

        声调里不由得带上几分愉悦:“我记得你一年前教过我,‘水是山家血脉精,利人害人速如神’,墓葬的山脉是好是坏,五成看山,五成看水,如果我和木安的猜测靠谱,地上玉带环腰的河流,十有**已经被人改向,水势由地面转为地下,调转形成一个恰好环住太极湖的地底玉带,锁水口和潭眼的位置平行却相对,只要顺着潭口向两边寻摸,山形密集处就是这条水脉的关锁。”

        长篇大论至此,只为论证一个观点,我看向门帘外的太极湖,声线笃定道

        “这湖周围的山体里,必定有墓。”

        联系前情,我道出结论:“太极湖的两个眼位,一个为灵蚌吐珠和玉带环腰内弓的双吉位,聚气纳风。生气源自阳间所产生的五行之气,为防灵气过盛凡人无法消受,一眼位修建庙宇,为聚阴之地,因没有长期的香火供奉,再用大鱼顶上的青铜镜化阴驱煞,聚阴但不积阴,以太极的两个潭眼为通道,两气随水脉贯通交融,调和阴阳,太极眼上至阳之位的吉穴,葬人可保后代富贵无极、昌盛兴旺。”

        《太极图说》有言:自无极而为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太极中的两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阴阳变化融合,生出水火木金土,五行之气以大地为中心,按相生之序分布,于是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总的来说,世间气象皆起始于太极,再经过各自特性进行融合与凝聚,从而衍生出天下万物。

        因此,太极在气脉上可以中和任何对立的相冲之气。

        再结合这人对附近山水形势的种种修改,其手笔之大、技艺之精,简直精妙绝伦。

        我这人没看过什么世面,要以我的见识去衡量这湖中的墓,只有三个字能够代表我的心情:没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