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逆臣(二十六)-第2/3页



“罪将万死。”

刘应志磕头如捣蒜一般,陈凯与李定国对视了一眼,才止住了刘应志的“打击乐演奏”:“尔久在西南经标,可有快速攻破汉阳城的法子?”

“罪将,罪将愿意效线国安旧例,率本部兵马为王师前驱。”

“你的消息倒是蛮灵通的嘛。”笑过之后,陈凯转过头对李定国言道:“看来,李本深也不会降了。”

同在西南经标,刘应志肯定比他们更清楚李本深的大致态度。听得此言,李定国仍旧面色冷峻,不屑的道了一句:“不降,那就去死好了。”

线国安阵斩胡茂祯,如今已经兴高采烈的带着麾下的将士们换上明军的旗帜和军服,只等着大战结束再为他们安排差遣。如今刘应志也自请效力,陈凯自然是没有不允的道理,于是便派人监督他们把辫子剪了,再一并运到了汉阳城下。同去的还有广东红夷炮队,毕竟,武昌城已经攻破,距离那十日之期就只剩下五天了,汉阳那边儿也得抓紧时间了不是。

“郭督师、牧翁、张侍郎。”

“陈经略。”

郭之奇和钱谦益、张煌言三人先后抵达嘉鱼县,又一并赶到了武昌,正巧武昌城刚刚被明军攻陷。一并见了礼,陈凯便转向郭之奇,又是一礼:“郭督师为大军筹集的粮草下官已经收到了,多谢。”

“无妨,都是为朝廷效力,应该的。”

陈凯此番道谢的便是这一次郭之奇带来的粮草,据说都是这位督师从广西众将的口袋里翻出来的,外加上把他实控的府县仓储都掏空了才凑上了这一批。对于这支大军,仍旧是杯水车薪,但总好过什么都没有,起码是一份心意。

世人多知道陈凯与粤西文官集团不和,也有一些人知道陈凯和郭之奇之间似乎是达成了某种合作,但是切实知道到底是为什么能让他们二人化敌为友的,却只有寥寥数人而已。钱谦益和张煌言自是不在其中,但他们也没有那份八卦的心思。

向郭之奇道谢过后,陈凯便转向了钱谦益,随即便是拱手一礼:“牧翁,多年不见,更显精神矍铄啊。”

“倒是竟成,一晃眼都七年了,仍旧是那份朝气蓬勃,老夫着实羡慕啊。”

陈凯与钱谦益道的是多年前的旧事,又叙了一番离别后的旧事,把臂畅谈,甚至在马车上都没有停下来。倒是与张煌言,说来陈凯与几社中人大多关系不错,唯独是与张煌言始终没有什么交集,便只是简单的行了礼,便不复多言。

“关于战时内阁,竟成想必已有成算。”

“牧翁,此事下官倒是仔细想过很久,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有成法可循的,但却仍有四个问题有待解决。”

“哦?哪四个?”钱谦益出言问及,郭之奇和张煌言亦是将好奇的目光投诸在了陈凯的身上。

对此,陈凯能够将他们请来,自然也不会藏着掖着:“其一,是阁臣的选择,下官只是拟定了一个原则,那便是能够代表各路王师,但具体的人选却还要各位大贤一并参详。”

欲要成事,首在用人,这个道理在座的众人都是明白的。闻听陈凯此言,他们亦是纷纷点头:“那其二呢?”

“其二,晋王殿下许诺将会在战时内阁成立之日移交黄钺。可批红权内阁未曾有代持的先例,如何行使这项权利,于国事而言亦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陈凯在写给郑成功、写给郭之奇和文安之的信中都强调过这项权利,没有这项权利战时内阁做出的一切决断便不合旧有法度,甚至连从权的基础也无。但是如何行使权力却又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让主要的这些家抗清势力满意的话,那么战时内阁的权威就要大打折扣。

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事情,不过,现在只有他们四个人,文安之尚在汉阳前线督战,战时内阁筹备会议也还没有正式开场,陈凯提前透风也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提前思考的时间罢了。

“其三,便是封驳权……”

与没有内阁副署的圣旨便是乱命伪旨同理,没有经过给事中审核的圣旨也同样是不和法度的。现在的问题在于,永历弃国,原本朝中的那些给事中脱离朝廷的脱离朝廷、随驾入缅的随驾入缅,战时内阁根本就无人可用,他们要做的便是找到合适的人选,这同样是一个人事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