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骆驼与稻草(十二)-第4/4页



  “铅山县位于广信府入闽的驿道上,从铅山县南下过车盘驿、大安驿就是福建建宁府的崇安县。由崇安县继续南下,过兴田、建溪、叶坊三驿便是建宁府城,那里乃是明军北上大军的军需粮草储备基地,更有数万大军在那里严阵以待。”

  陈凯的第一波攻势拿下了建昌府,他就可以利用由衫关驿、杭川驿至邵武府城这条可以一直连接到福州的“国道”作为军需主要输送路线,而非单纯的依赖赣州。这一次,若是陈凯打通了铅山通往崇安的驿道,明军不光是可以从这里得到粮草供给,更是可以由此大举北上,进一步威胁到广信府城。

  意识到了不对,济度立刻做出了调整,调佟国器的福建抚标东进协守铅山县。当然,这个畏战的家伙也不能全然相信,所以他又调了一支由四千河南绿营组成的部队西进。指挥权,自然还是握在佟国器这个旗人手里让能他这个王爷放心。当然,济度也没打算让佟国器入山进剿,只要守住了铅山县城就行。

  接到命令,佟国器连忙点齐兵马从贵溪县城出发。他们是逆流而上,而且补充了山东绿营残部,人数是增加到了三千,但执行力却出现了下滑。一路上磕磕碰碰、磨磨蹭蹭的,反倒是比那些河南兵还慢上一步。

  然而,慢上的这一步与快上的这一步却是天壤之别。当那支河南绿营进了铅山县城后,立刻就被明军围了起来。这时候,已经进入到了附郭的永平镇地界的佟国器连忙带着本部兵马退回到了信江沿岸的河口镇。惊魂稍定,便立刻派了信使去衢州求援。而他本人则只能听天由命似的向县城进军,并且在沿途与明军“大打出手”。

  铅山县因县治永平镇西四里有一铅山而得名。城池始建于洪武元年,墙高两丈,绵延四里七十二步有奇。北因铅山河为池,另外三面则挖掘有护城河,宽四丈、深一丈。门开五座,东曰仁寿,西曰义和,北曰丽泽,南曰嘉会,西北则为水门,且皆修有城门楼。

  于冷兵器时代,不可谓不是一座坚城。但问题是,明军有红夷大炮,而且还是成建制的炮队,当河南绿营被明军团团包围的一瞬间,他们就已经感到了大事不好。

  “城里的毛葫芦兵想要献城投降?”

  所谓毛葫芦兵乃是南阳、邓州等地的团练武装,从元朝时就有。明时虽以卫所镇守各地,但毛葫芦兵是为山地步兵这一特殊兵种,而且战斗力颇为强悍,终为明廷收编。有明一朝,曾多次以毛葫芦兵抗击倭寇、抵御北方边患,平定西南土司,以及镇压农民起义军。到了崇祯朝,由于其在多次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成为了后者的死敌,于是便遭到了反复的攻杀,使得原本自成建制的毛葫芦兵名存实亡。而这一支,曾更是由于东南形势急剧恶化,清廷为应对山地作战而重新组建的新军。

  一如明时,他们也是由清廷任命的经制武将统领。而请降的使者却是地方团练的头目们派出来的。这些家伙计划一旦得到了明军的同意,他们便在商定的时间给统帅他们的将校们来一手鸿门宴,让那些平日里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家伙们知道知道他们也是听过书的。

  “这可不行,陈制军说了,咱们到这铅山就是来围城的。城若是拿下来了,还怎么围啊,自己围自己吗?”

本站域名:www.biqudu.net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