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织雾(三)-第2/3页



  这话说出口来,冯锡范立刻意识到了他的错误。今时不同往日,承平时也有非庶吉士入阁的例子,现今的朝堂之,庶吉士更是成为了稀罕物。规矩,本是人定的,若是大明兴,以着陈凯的功勋完全可以无视科举功名。甚至算是物议纷纷,天子为了拉拢如此能臣,以牵制必然做大的藩镇也一定会赐予陈凯以足够入阁的功名,这本不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冯锡范如斯,冯澄世抬头看了一眼,当然也明白了其子的恍然大悟,便没有继续解释这个。但是,在他看来,这天地会恐怕是还有另一层深意,却是冯锡范未必能够看得出来的。

  “陈凯在打造他自己的阉党,不光是为了日后的朝堂能够抢占身位,在国姓这里,只怕也是在扩大自身势力的。”

  这,本是同时存在的。依照冯澄世所见,陈凯在行政口的力量的提升,在朝堂、在郑氏集团都是受益的。朝堂的内阁首辅大臣,这是明朝读书人的最高理想,而在郑氏集团内部,陈凯现在仍旧是二号人物,未必没有心思在郑成功百年之后与郑经争一争。

  “不出意外的话,陈凯接下来会尝试着将更多的天地会会员任命到地方的官职面,同时拉拢更多的官员入会。国姓设立六官以集权利的今天,这是他最好的办法。”

  有句话,叫做只有对手才是真正彼此了解的。自从被任命管军器局以来,冯澄世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与陈凯之间的隔阂。如今,这份隔阂早已变成了敌对的态度,是故当陈凯的每一个动作呈现在他的面前,他都会不断的解读着。如此番,亲眼看着陈凯拿下南赣,成为了那一个尾大不掉,亲眼看着郑成功的加强集权,又亲眼看着陈凯的天地会布局,冯澄世预估着未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日后该当如何与陈凯较量,乐此不疲。

  “锡范,你知道阉党最大的弱点是什么吗?”

  “父亲大人的意思是……”

  “对,阉党的强大是源于悊皇帝对魏忠贤的宠信,等到悊皇帝驾崩,等到烈皇即位,魏忠贤身死,阉党亦是土崩瓦解。同理,只要陈凯没有了靠山,他和他的天地会也不足为虑了。”

  这一点,放在冯锡范的眼显然依旧存在了。旁的不说,郑成功设立六官本已经削弱了陈凯的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也是说,陈凯的靠山郑成功日后未必会继续力挺着他在朝堂纵横拼杀,那么陈凯的天地会势力再强,也同样是难逃阉党的结局了。

  六官制度的确立,对于郑氏集团存在着深刻的影响。陈凯是首当其冲的,其他人也无不是会受到或重或轻的影响。这一制度在清廷细作的打探之下也很快传到了那些原本的福建官员、大帅们的耳。

  永历八年,明军对福建的大反攻使得清廷几乎是彻底被驱逐出了福建大地。沦陷一省,按道理来说清廷是必然要治罪的,但是一方面战事尚未结束,福建清军依旧控制着一些关隘以威胁明军控制的府县,另一方面随着刘清泰、佟国器的一波又一波的信使来往于衢州与北京之间,朝权贵对于福建武的喊打喊杀的调门也越来越低,到了后来更是有不少人提出来福建之失,源于天灾,并非**,不如让他们戴罪立功云云。

  伴随着调门降低的是贿赂的提升,招抚银回扣和借着招抚银名义盘剥的民脂民膏在这一过程不断的充实着亲贵们的库房。

  首先解套的便是福建提督杨名高、右路总兵施福等那一批转进江西的武将,原因很现实,因为清廷需要用他们防御江西与福建之间的那些隘口,防止福建明军攻入江西。接下来,刘清泰没能守住建宁府,还把仙霞关给弄丢了,自然是革职回京等待处置,倒是那佟国器,佟家毕竟是底蕴深厚,巡抚没得做了,但是在军前效力,戴罪立功还是有的。等到这两批大人物们暂且定下了处置,剩下的布政使周亮工,以及以下的知府、知县们也基本都解了套了。大部分是革职回乡,剩下的也有跟着佟国器、周亮工军前效力的。

  这样的处置,说起来并非是顺治所乐于看到的,但是清初政治,议政王会议的权威犹在,亲贵们的意见是这般,他也不好为了几个奴才跟那些买卖公道、童叟无欺的亲贵们对着干,这样不符合君臣之间、八旗内部的默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