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英德(下)-第2/3页



  城头的守军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尤其是那三次先登,更是守军精神压力倍增,连带着体力上也消耗巨大。唯独庆幸的事情清军退兵了,但是到了明天会怎么样,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鞑子这次没带火炮吗?”

  “确实没看到,不过按道理说是不该不带火炮的啊。”

  这个时代,攻城不带火炮,纯以蚁附攻城,玩起了冷兵器战争的战术,这无疑是一种倒退。马宝和黄兴都是久经阵战的,前者跟过闯军、清军还有李成栋,现在跟着陈凯,后者则是郑氏旧将出身,到郑成功手下便一跃而为总兵官,至今更已经是多年了。甚至就连王翰,怎么也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的,对于这般怪异皆是有些不明就以。

  “会不会是来得太急了,火炮还在路上?”

  这无疑是有着非常大的可能性,就像明军的那支红夷炮队似的,每次行军都免不了要拖大军的后腿。所幸,这几年仅限于是在广东及其周边使用,否则若是太远了,再没有水路交通运输,那么就只能学清军那般,先围了城,然后规规矩矩的等炮队抵达再行攻打。

  “可惜,王师的炮队还在赣州那边儿。否则的话,鞑子的炮再大,咱们也能打到他们!”

  这两天很多事情王翰都是听黄兴提及过的,此间说来如是说来,面上最少不了的就是遗憾。

  对此,黄兴和马宝也只得给这个友军科普了一番关于重型火炮上城容易把这等夯土的城墙震坏的道理。这里面,不仅仅是在于夯土的结构,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城墙太高了,火炮的后坐力需要城墙吸收得太多,而不是棱堡那般,修得矮一些,再经过一定改造,可以让大地吸收更多的后坐力,从而实现在堡垒上安装数量更多、口径更大的火炮的目的。

  “时间实在不够了,要是能增筑个炮台什么的,倒也不是完全不行……”

  清军深入腹地,夜战大概是不大敢的。不过,明军未免万一,还是加了双岗的巡哨,以确保城墙的安全。而那些伤亡和守具的补充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唯独是出城收集的工作却是要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再做考量了。

  广东已基本为明军收复的今时今日,清军深入内陆,直取军需运输的生命线,此时此刻到好像是英德县城孤悬于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孤独的背影映在浈水之畔。

  城池以南的清军连营,外间的夜不收潜伏于黑暗之中,观察着周边的动向。大营之内,此刻已显得分外的寂静,唯有伤病所那里还会有些理所当然的动静。余者,火把的燃烧、巡哨的脚步,大多也就是这般了。

  连营的中央是洪承畴的大营,左右虾营分列两侧。洪承畴的大旗下,中军大帐灯火通明,前来军议的众将在来之前就已经垫了一口儿,此间正襟危坐,在这个因年岁而日显枯瘦的文官面前不敢有半分失礼。

  “布了那么多的梅花桩,看来也是早就得到消息了。”

  “那些墙头草,最是一个滑不留手。以末将看,便不能留着!”

  “现在还不是处理那些家伙的时候,莫要坏了经略老大人的战守大计才是。”

  众将在大帐内探讨着,洪承畴则坐在那里,不知在思虑着什么。以着清军下午时的攻势,再进行一段时间没准儿会有更大的收获。不过,天色渐渐昏暗,洪承畴也就下令撤军了。甚至从挑了下午展开攻城,其实际上也是刻意而为的。

  “贼寇的城守得还是中规中矩的,不过要是按照末将说,猛攻几日,拿下来不难。”

  “试探的结果可以接受,城内的贼寇似乎都不是陈凯麾下的精锐。这样的部队,守城还可以,野战就不用指望太多了。”

  张勇如是说来,参与攻城作战的众将也多有表示认同的。城池,洪承畴不着急拿下来,一来是大军急于转战,大口径的火炮是跟不上的;而二来的话,洪承畴也不急着拿下这座城池。当然,他也并非是一开始就这么决定的,却是昨天一份加急的军情送到军前,他临时改变的主意。

  “陈凯,应该快回来了。”

  众将探讨良久,一直闭目养神的洪承畴突然睁开眼睛,道出了这么一句话来。此间,众将听得洪承畴的预感,自是坚信不疑。而一旦陈凯回师的话,那么战局就势必要发生改变,他们现在不断的发起猛攻,弄不好就会被陈凯乘虚而击,那就不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