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各方(五)-第2/4页





    “当年的保宁之战,那位抚南王就是这个毛病,一股脑的把军队围上去,计划很是气势恢宏,要把鞑子全歼在四川,为日后杀入陕西扫清道路。可问题在于,他麾下的部队本就有着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一点若是碰上对手不敢拼命,或者是一介庸才,完全看不出来也就罢了。问题是他对上的还是吴三桂那厮,那厮虽说是人品呵呵呵,但打仗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结果被人家发现了破绽,一战回到入川前。”

    志大才疏,这四个字陈凯没有说出口,但是在场的众将却是听得分明。此间是抚标的大营,这些战将除了林德忠以及一个他最早的护卫以外,全都是广州义勇出身,清一色的死忠,陈凯在此自然也不需要忌讳些什么,无非是借着这场战事来给他们涨涨见识,用刘文秀的失败经验来提升他们的军事决策能力,亦是一种培养。

    至于,刘文秀之所以在天柱山大营一拖就是一年多的原因,陈凯很清楚,但却没有必要与这些将帅讲明白了。说到底,还是唯恐怕他们教坏了。毕竟,虽说是军事乃是政治的延伸,但是军人还是纯粹点儿比较好。

    “抚军是担心抚南王一败,鞑子就会腾出手来,与咱们作难?”

    这一点,抚标右协副将刘荣倒是看得更加通透,陈凯点了点头,对此表示了认同,紧接着却又摇了摇头:“洪承畴那老狗已经在连州三县埋下了钉子,无非还在等一个更好的时机罢了。在此之前,他要做的与我相差无几,更多的还是深根固本,确保湖广的安全稳定。只不过,那个狗汉奸是洪承畴,这个时代东方最有能力的文官,尤其是在军事方面。”

    ………………

    陈凯心心念念的那位西南经略,比他要更早的接到了刘文秀兵败常德的消息。清廷授予其西南战场上的全权,陈泰的八旗军,亦是奉命坐镇湖广南北部的交汇所在。倒是这一战,说起来清军虽说是胜了,但却依旧暴露出了防线捉襟见肘的问题,若非是卢明臣在桃源县蹉跎一月的话,苏克萨哈也没有机会赶到常德县城布防,终究是运气使然。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孙武子这话,正好用在这一战上面。”

    叹了口气,所幸是胜了,洪承畴从接到卢明臣突袭桃源县城得手开始就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彻底放下了。

    其实,对于明军可能展开的攻势,洪承畴多少是已经有所准备了。凭着湖广本地的力量调整布防、增厚守备力量,将八旗军放置在关键节点之上,招降纳叛,收明军为己用,等等等等。除了这些以外,他更是从各地调来了很多用惯了的老部将,让这些人统领着本部兵马前来组建一支名为西南经标的部队。而这些部队在五月的时候也先后抵达了湖广,也就只有甘肃总兵张勇的部队还在路上。

    “诸君多在我洪某人的麾下任职过,这也是老夫特地从各处把诸君请调过来的原因所在,因为老夫信得过诸君的能力能够为皇上、为朝廷分忧,就这么简单!”

    洪承畴挺直了腰杆坐在太师椅上,两侧依旧是张大元和王辅臣那对哼哈二将,寸步不离。倒是下手,一众虎背熊腰、气死不俗,一看便是常年手握重兵,坐镇要地的将帅们如童子聆听先生教诲一般,低眉顺眼的侍立在这么个因衰老而显得干巴巴的老经略面前,连个大气也不敢喘。

    “经标左镇提督李本深。”

    “末将在!”

    帐中众将,为首的那人闻声上前领命,恭恭敬敬的向着洪承畴行了一礼。他是江北四镇之中兴平伯高杰的外甥,高杰所部在江北四镇中素称最强,其中前三营尤为强悍,而这前三营之中,李本深便是其中之一,而另外的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一度为清廷席卷闽粤,又一度举一省反正的李成栋。

    “此番汝配合满洲八旗作战,表现极佳,老夫已经上奏朝廷。”

    “末将谢老经略提携,谨遵老经略军令!”

    李本深降清之后,授三等精奇尼哈番,这个爵位在乾隆朝满洲爵位变更汉名时被定义为子爵。如今的这一票清军将帅之中,李本深的爵位当属最高,就连坐在上首的洪承畴到死也就是个三等轻车都尉,比之差距甚远。不过,虽是子爵,但李本深在洪承畴面前依旧不敢托大,当洪承畴下达了任命,李本深当即行礼接令,礼数上的无可挑剔,甚至比当年他在高杰军中时还要更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