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实验对象的选择



  陈昊并不赞同叶舟首先实验AVS技术的提议,尤其是在听他解释了AVS技术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

  从他的视角来看,如果AVS技术存在让人精神失常的风险,那就更不应该让叶舟介入其中,原因很简单:国家可以承担得起一个普通人、甚至是一个高级研究人员的损失,但却绝对承担不起失去叶舟的损失。

  但是,叶舟仍然坚决地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两人为这個问题争执不下,最后还是来自上级的一句话给他们的争执画上了句号:

  “不到最后关头,哪有将军亲自提枪上前线的?”

  叶舟无奈地接受了上级的决定,但其实他的这个决定并不是逞一时的英雄意气。

  在有“抵抗者”天赋加持的情况下,他对精神冲击、精神污染的抗性远远超过其他普通人、也超过几乎所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特殊人员,再加上自己的脑子里有关于AES技术的所有知识,让自己来亲自实验,实际上是收益最大化的选项。

  但是,他也能理解上级做出的决定,毕竟在有些时候,为了降低风险而放弃效率,其实也是个正确的选择。

  “......不让我做就不让我做吧,但是第一次实验我肯定要在场,我需要直观地了解技术细节。”

  “AVS技术不像我们之前搞的其他的技术,这是一项完全对人的技术,使用体验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在过程中实验对象出问题的话,那我宁愿现在就暂停后续开发。”

  “有那么夸张吗?”

  陈昊有些疑惑地问道。

  “有可能比我现在说的还要更夸张。”

  叶舟回想起结局回放中的那一场听证会,在当时的场景里,接受了AVS技术治疗的普通人明显出现了精神方面的损伤。

  这种损伤无法用医疗手段去探知,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在那次的模拟之后,叶舟不止一次地思考过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但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确定性的结论。

  相对来说,比较可能的一种解释是AVS设备所传达的视觉信号与人眼所传达的信号存在微小差异,这种差异在经年累月的堆积下,让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发生了偏差。

  就好像对话中的语气不同会给一段话赋予完全不同的意义一样,视觉信号中的信息密度的差异,很可能对最终构建出来的结果也会造成偏差。

  电话那头的陈昊沉默了几秒钟,随后开口说道:

  “那就看第一次的实验结果吧,如果真的出现了你所说的问题,那就直接终止后续的应用研发。”

  “AES技术本身并不是一个紧缺性的技术,我们可以承受得起这项技术缺位的后果。”

  听到陈昊的话,叶舟摇了摇头,回答道:

  “不,AES技术本身并没有你现在认为的那么简单。”

  “从本质上来说,AES技术是对大脑神经信号的一种探索,从最开始我们的BCI技术,到现在的AVS、AES,再到之后的神经网络信息直传,再到后面的可能会出现的人脑辅助计算,再到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的其他技术,以及最后的强人工智能.......AES的边界,远远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要宽广得多。”

  “我们能承受得起的,只是‘暂时性缺位’的后果,如果长期没有突破的话,我们的对手是可能会在这个领域对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当然,我指的是在相对长的时间跨度上,比如五十年,一百年。”

  “这种时间跨度对于我们两个人来说很长,但对于一个文明、一个国家来说,只是倏忽一瞬,对吧?”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在为后人谋啊。”

  电话对面的陈昊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叶舟,我一直都在跟你说一件事情,但是你从来没有听进去过。”

  “你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了。”

  “是的,你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你的出现让华夏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的加速,但是你要知道,你不会是这个时代唯一的主角。”

  “你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你是扇动翅膀的那只蝴蝶,但本质上来说,形成风暴的还是宽广无比的大气和海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