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负热膨胀材料-第2/3页





        活动范围只有一个小小的探测器,需要做的事情也很清晰,只要按部就班地做完,就足以完成任务。

        他迫不及待地进入回放界面,想要看看自己在模拟中做了什么,距离最后的结果的差距到底在哪。

        【模拟回放启动】

        叶舟看着回放中的自己,在进入昏迷状态之后,他的所有行动都开始由潜意识里预先设置的程序接管,只见他取下呼吸面罩,打开探测器操作面板,开始控制探测器平稳地继续下沉。

        距离地面的距离很快来到14公里,他已经身处莫霍界面之下,但潘提里洞窟效应完全没有对他造成任何影响,在程序的控制之下,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机械而精准。

        探测器落入最终的洞厅,然后稳稳停下,叶舟打开探照灯,设置好机械臂,没有神采的视线通过屏幕寻找着目标材料的矿石,并且在发现之后立刻抓取矿石放入探测器的外在实验舱进行分析。

        光谱扫描、超声扫描、核磁扫描、辐射检测.......

        一系列的分析动作在程序的控制下娴熟又迅速,很快叶舟便进入了反应测试阶段。

        他开始控制实验舱改变含氧量、湿度、气压等各种条件,并采集了矿石生成处的空气样本回收。

        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叶舟也成功检测到了气压对矿石性状发生改变的具体过程,这也就是线索中材料合成条件中的那个1。

        然而,在最后进行化学反应测试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这块矿石与叶舟投入的氧气剧烈反应,直接发生了爆炸,将整个探测器都卷入了火海之中。

        这是因为这块矿石中的少量杂质钠在高温下与氧元素发生了燃烧反应,这一点是叶舟之前没有想到的,不过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矿石在上升之后就会发生性状上的改变,那是因为越往洞穴上部运动,氧气含量就越高,杂质与氧气的反应间接影响了矿石的性状。

        这应该是其中的一种解释。

        看完回放之后,叶舟再次进入潜意识中调整了思维程序的细节,排除掉了实验操作中注氧的部分,之后进入了新的模拟。

        线索发现的30点能量值奖励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容错空间,反复多实验之后,叶舟已经完成了目标材料合成条件的5个关键要素分析,其中确实包括气压、杂质、空气成分的影响,现在只差最后一个,就可以宣告实验成功了。

        但这个条件,无论如何他都找不出来。

        思维模型已经没有了优化的空间,每一步都是标准化的,叶舟甚至还优化了效率,原本需要4小时的实验过程,在精密的流程化操作之下,已经被压缩到了2个半小时。

        可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的一个条件到底是什么啊?

        叶舟坐在虚空之中,挠着头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