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议决军机(四)-第2/2页





    他要是早虑及此点,也不会严格按照王朴的战略行事,错失了收复幽云之地的良机。

    历史上宋太祖遵循了王朴的战略构想,先南后北,等到南方统一了再回头来收复燕云之地,萧太后已经开始影响辽国,在她的推动下,辽国国力蒸蒸rì上,反倒把拥全国之力的宋王朝打得大败。

    黄俊点评道:“文伯的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构想是好的,朕也因此而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但这必须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这个前提就是幽云之地必须掌握在大周手里。即使为此而晚统一几年,朕也在所不惜。”

    “皇上圣明!”群臣不得不服。

    黄俊问道:“赵普,还有吗?”

    赵普略一沉思,展现出在政治上的独到之处,道:“回皇上,臣以为问题还远远不止于此。耶律阿保机统一了草原之后就在推行改革,耶律德光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征善战,威信素著,还在于他在革新契丹的积弊,他致力于把契丹的游牧生活改为我们华夏人的农耕生活。要是契丹得到幽云之地,那么这一革新就很可能实现。”

    话音一落,黄俊连连击掌赞道:“真知灼见啊,真知灼见啊!要是文伯听了你的话,他肯定会修正他的战略构想。”

    大漠上的游牧生活很没有保障,易受天灾影响,要是一旦转型为农耕社会,契丹人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生活水平就大为提高,人口就会迅速增长,马匹也会更多,骑兵就会更加庞大,相应的对中原的威胁就会大幅提高。

    关于幽燕之地对中原的影响,我查了很多资料,绝大多数认为没有了幽云之地中原失去了战略屏障,无险可守,因而造成赵宋王朝的先天不足。

    我个人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但是并不全面,至少赵普提到的这几点才更重要。历史的进程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在萧太后的推动下,辽国成功地转型为农耕社会,在辽圣宗时国力达到鼎盛,这才是造成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

    对于宋太宗两次北伐失败的原因,很多人归结为宋王朝的无能,太也偏颇。宋朝开国初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军队的战斗力相当强悍,同时宋太宗还是一个马上皇帝,深通兵道,能征善战。

    黄俊大声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契丹人将会拥有我们的官制,拥有我们的文明,拥有我们的科技,拥有和我们一样的先进武器,到那时我们想打败他们就太难了。所以,朕决心现在攻打幽云,决不动摇!”

    有学者评论游牧民族,科技对于他们来说太难学会了,要是他一旦掌握了先进的科技,再加上他们骠悍善战的骑兵,问题太严重了。

    剖析得如此明白,群臣没有不同意的道理,齐道:“皇上圣明,我等甘愿攻打幽云!”

    黄俊对赵普道:“赵普,你的看法和朕不谋而合,实是难得,朕以前没有简拔你是朕的失误,从今天起,你就在朕跟前供奔走。”

    赵普的确是有才,以周世宗之英明而未提拔赵普,实是一大失误。

    赵普谢恩道:“谢皇上!”

    周世宗费了好大力气而没有与众将取得一致,黄俊轻而易举就完成了,当然这并是说黄俊比周世宗更来事,是因为黄俊深晓后人对这一历史大事的看法。

    黄俊扫视群臣道:“朕知道你们在是先破伪刘还是先打幽云之地上的分岐很大,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很正常。现在,赵普你就来剖析一下先打幽云的好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