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绝处逢生-第3/4页





    一份份捷报,就此传往重庆。

    何绍周暗喜于自己的新战术,经过晚上的战后会议讨论之后,决定第2天继续沿用此战术。

    争取把日军慢慢磨掉。

    可惜。

    何绍周有些高兴的太早了,竹内连山并不是一个只会挨打的大草包。

    11号上午第八军继续展开进攻,突然发现前一天非常好使的战术,今天突然之间不太灵验了。

    那些防御相对比较差,位于山腰一带的的工事。

    日军竟然非常干脆的放弃了。

    他们的人走了也就算了,留下的工事里面还埋下了许多的地雷,很多没注意的第八军战士都中了招。

    而连接这些工事的地下甬道,无一例外也全都炸塌了。

    同时位于山顶的主堡垒火力,明显比前一天更加密集了,不难看出这些山腰处撤走的日军,全都集中到了山顶的永备工事。

    经过足联联队这么一番针对部署,第八军的新战术顿时不好使了。

    这些日军工事虽然拿下了,可由于里面到处有日军的暗雷,自己没法用,又没有消灭掉日军的有生力量。

    第八军各部即便占着这些工事,也完全没有任何的实际价值。

    反而因为日军山顶火力更猛了,想要从山腰处冲击有永备工事的山顶,比之前变得更加的困难。

    7月12号。

    何绍周再一次下达命令,电告东岸炮兵调整战术,改区域性轰炸为限制目标,精度射击,定点破坏。

    确立对敌阵地“先行软化,再行攻略”的方针。

    同时进攻三个高地的荣三团、荣二团和二四六团,也接到了新的作战命令,夺取滚龙坡丙、丁、庚高地。

    这是明显的收缩进攻范围,开始定点进攻拔钉子。

    为了表示对这场战役的重视,军长何绍周将前沿指挥所设在竹子坡,摆出一副要亲自过江督战的架势。

    尽管还没过去,只是做出架势,但士兵们都很振奋。

    军长督战,这是何等气魄。

    三个团围着滚龙坡三个子高地,打了一天结果没有任何收获,反而各个团都有了不小的损失。

    何绍周这时候发现了不对劲,第71军给他的日军情报有误。

    第71军在交接松山阵地之时,说松山上面的日军人数只有600人左右,打了这么多天理论上应该只剩500多。

    分散在6个日军堡垒群,每个堡垒群的日军顶天半个中队。

    可何绍周把亲自参战这段时间以来,接触过的所有日军进行了大概统计,发现人数远远高于600人。

    哪怕是最保守的估算,松山上面的日军最少也还有1000左右。

    这相差的400人,放到一场战斗中,足以影响战斗的最终结局走向,何绍周感觉此事很严重,立马向上峰进行了汇报。

    卫立煌一直在密切关注松山,得此情况立马进行了回应。

    电告第八军何绍周:“不能急于求成,应先弄清敌情,步炮协同逐一破坏,昼夜对壕作业,蚂蚁啃骨头。”

    何绍周村庄至今以来,他的打法本来就相对比较保守。

    打了这么多天才不到300伤亡。

    比起第71军一天就上千伤亡,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