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五年后的咸阳,嬴政的霸气-第2/8页



        “另外,参与修建驰道,参与运粮运辎重的徭役,皆赏。”嬴政威声说道。

        从大秦修建一条通往西境的驰道,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哪怕是以大秦在中原的力量也难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

        但是。

        西域诸国,匈奴上百万的劳力。

        这些都是驰道修建成功的关键。

        “老臣领旨。”吕不韦当即应道。

        “启奏陛下。”

        “如今我大秦学宫已经开设三十六郡之地,从民间招募适龄人入学宫修习,如今已经取得了成果,为我大秦培养了不少人才。”

        “臣觉得,太子殿下曾经提及过的科举之制如今也是时候施行了。”鬼谷子站起来,恭敬启奏道。

        学宫落成,培养人才。

        也正是有学宫的存在,让大秦在这庞大的疆域下,也有许多人才能够派往治理。

        以赵玄所提的以夷制夷为本,再以大秦的人才官吏去坐镇,在学宫之中有所长处的学子就可得到入朝廷效力的机会。

        自学宫落成后,一直都是如此。

        但是能够自学宫脱颖而出,入朝廷效力的便是只是少数,还有十之**的学子不得其门为大秦效力。

        科举之制也是随之由来。

        这也是当初赵玄创建学宫后,又提出来的一个甄选人才的制度。

        “呵呵。”

        嬴政笑了笑,道:“有关科举之制,玄儿在亲征西境之前就拟定好了。”

        “只待时机一到,就可实施。”

        “既鬼谷爱卿开口,想必这就是玄儿所说的时机了。”嬴政笑道。

        “敢问陛下。”

        “不知太子所定科举甄选人才之制,如何设考甄选?”鬼谷子当即严肃的问道。

        “太子早就定下了。”

        “科举甄选人才,以考政务,二考兵策。”

        “政务考卷就交由仲父去办。”

        “兵策考卷就交由尉卿去办。”

        “至于最终的科举运筹就交由鬼谷爱卿。”

        “我大秦三十六郡,以郡为基,所有大秦炎黄族裔有学识之士皆可报考,从三十六郡甄选后,再入都城总考,甄选人才。”嬴政笑着说道。

        听到这。

        朝堂群臣都是面带恍然之色。

        “太子殿下大才。”

        “以此科举之法,定能够为我大秦甄选诸多人才为我大秦效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