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引入伏击圈-第2/3页





    来不起多喘口气,赵世勋伸出步枪,瞄准一个冲在最前面的伪军就是一枪。

    炽热的子弹钻入伪军的小腹,从身后带出一阵血雨。第二颗子弹紧接着射出,一名鬼子兵胸口中弹,栽倒在巷子里。

    连续被击倒两人,让追击的日伪军吓了一跳。赶忙四散趴下躲避。

    趁着这个档口,赵世勋掏出最后两枚手榴弹,拉开弦就甩了出去。

    随着两声沉闷的爆炸声,刚刚爬起来准备冲上来的日伪军再次趴了下去。由于距离太远,手榴弹并没有炸死一个人。但是爆炸产生的烟幕却遮挡了日伪军的视线。

    趁着日伪军视线模糊,赵世勋迅速从大树后面窜出,撒丫子就朝山上跑。

    发现敌人逃走,吃了大亏的日伪军当然不可能就此罢手,在一个鬼子军曹的指挥下纷纷站起来追了上去。

    沿着山道,赵世勋灵巧的移动着,既保证能日伪军能在视距内看到自己,又让日伪军始终追不上自己。

    时不时的,赵世勋还反身打他一枪,进一步刺激鬼子的追击欲望。

    很快,赵世勋就带着鬼子进入了老不死的他们的埋伏地域。

    瞅了几眼半山腰上,除了一些有点另类的突起草丛,基本上看不到有人藏在那里。看到这里,赵世勋悬起的心终于落下来了一半。

    还好,这帮小子总算构筑完了临时掩体。鬼子只要不接近到百米以内,基本发现不了什么。

    沿着山脚下的小路,赵世勋迅速朝民兵的伏击阵地靠近。鬼子与他的距离被赵世勋一直有意的控制在百米左右,接住复杂的地形,日伪军的子弹基本很难击中他。

    本来赵世勋最好的撤退路线是沿着小路绕山跑,将日伪军引入民兵的伏击圈。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有人能熟练操作歪把子机枪。没了机枪压制,民兵们就很难对日伪军形成快速杀伤。一旦打成拉锯战,鬼子精确的枪法绝对是仓促训练了几天的民兵们抵挡不了的。

    所以,赵世勋不得不冒险直接朝山上跑,在鬼子到来前冲到民兵的伏击掩体里操纵机枪。

    ……

    从枪声响起的那一刻,山上休息的民兵们就炸了锅,纷纷要求前去接应赵世勋二人。还好老不死的从军近二十年,还是有几把刷子,直接解开衣服漏出满身的伤疤加几句狠话,愣是将这帮群情激动的小伙子给压了回去。

    好一会了,看到喜子一个人跑了回来,老不死的当时也慌了神。

    难道是自己的营长被小鬼子打死了?等待喜子跑上山的那几分钟着实让老不死的心惊肉跳了好一会。

    等到从喜子口中得到命令,老不死的反而平静了下来。作为一个老兵中的老兵,老不死的从喜子三言两语的叙述中很快就明白了赵世勋的目的。

    看来自己的长官是打算玩一个大的,既从枪口下解救一部分村民,还要打日伪军一个埋伏!

    明白了赵世勋的用意,老不死的二话不说,赶紧带领民兵们挖掘掩体。那几天的强化训练,赵世勋虽然没让老不死直接参与,却也让他在一边看着。对于这种老兵油子,赵世勋觉得他看一眼就基本能明白。

    短短的二十分钟不到,民兵们就已经在距离山下的小路百米的位置挖掘好了十几个临时单兵掩体。

    至于为什么要在距离山道百米的位置挖掘掩体,这是赵世勋这几天精心考虑的结果。

    首先,这些民兵经过赵世勋的强化训练,开枪射击也许是没问题,但是枪法根本没得看。至于距离估算调整标尺射击更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何况这种技术还得大量实弹射击才能喂出来。赵世勋没那个时间,更没那些多余的子弹!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赵世勋决定暂时只让民兵们练习百米固定距离的射击技术。并且破例每人可以打十发实弹,算是临阵磨枪。十发子弹感觉是少了点,可是赵世勋清楚得很,国军六成以上的部队,士兵上战场前对多也就打过五发子弹!

    其实按照赵世勋的思路,百米的距离赵世勋都觉得远了,一开始自己是考虑让距离放到六十米的。这样人的目标会很大,命中率也会很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