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濠镜澳



 张新恍然大悟。

 他终于明白气运如何影响自己,这简直比中五百万还爽。

 李魁奇这个名字比较特殊,历史上他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手下的海盗首领之一。

 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彪’。

 郑芝龙被清军招降后,李魁奇做为下属,不仅不愿投降清兵,还在海上重新拉起一支伍队,继续抗清,与原老板干了起来。

 非常头铁!非常强悍!

 算算时间,1617年李魁奇正是最好忽悠的青葱少年。

 脑海里想法一闪而过,张新朝陈左拱手作揖,“陈叔,这个人送去过堂难逃杀头罪名,今天恰好是我生辰,不如放掉他吧。”

 “...”

 陈左清楚记得张新的生日是九月十九,因为他女儿刚好比张新小一岁零一天,也就是九月二十。

 李魁奇脸上也写满惊讶,他确定不认识张新,不明白跟前这个同龄人什么救自己?

 同时心理充满期待,如果可以继续活,当然是极好的。

 陈左视线在张新和犯人身上来回移动,忽地想通,张新是想收陇这个人为已用。

 不明白这个邋里邋遢的走私贩子有什么好,但陈左愿意送张新人情。

 想通这些,陈左组织语言道,“这个人犯的是必死罪,如果按察司的人查到我们私放犯人,会受到严厉处罚,甚至丢官下狱。”

 陈左的一句话让李魁奇心里像坐过山车,这种小命被别人玩来玩去的感觉,太刺激。

 同时心里对张新的感激之情,也达到一个新顶峰。

 “陈叔,”张新又道,“我爹在家里藏着一坛好酒,晚上给您送过去。”

 演戏差不多,陈左应道,“一言为定,晚上让我晴儿娘多做两样小菜。”

 晴儿是小名,大名叫陈晴儿,是陈左女儿。

 算是这具身体的亲梅竹马,这里形容的是一起长大,没有过墙关系。

 留下这句话,陈左带着手下离开。

 李魁奇扑痛一声跪在地上,“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没事。”张新将李魁奇扶起,并解开捆绑,“如果你没有去处,可以留在我身边做个使唤。”

 李魁奇表情变的为难,按理说他应该留下报答张新的救命之恩,可是爹娘都在福建,如果迟迟不回,少不了许多担心。

 “请恩公知晓,待我回老家一趟,免得父母担心,之后立刻回来听候差遣。”

 “好。”

 张新痛快应允,还递上一惯钱给他,强留是下下策,不如大方一点。

 送走李魁奇,张新哼着愉快小曲往回走。

 一路上不停有小孩和村民和他打招呼,这些小孩自然都是军户家的孩子,村民自然都是军属。

 回到家里母亲李海棠立即关心问,“如何?”

 “是汤臣和汤禾,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军丁,都死了。”

 李海棠心里一轻,旋即又好奇,“你是怎么猜到有危险的?”

 张新把昨天和汤禾之间的对话添油加醋向李海棠描述一遍。

 听完李海棠眼睛明亮几分,欣慰道:“我儿聪明又机警,这是娘没有料想到的,果真是长大了。”

 “娘,别人家十三四岁的儿子,都已经找出路,我今年已经十六岁,也想做点事情。”

 李海棠这次破天荒没有反驳,记忆里她和张四九都反对张新出去找生计。

 除习武,就是在家跟着李海棠学识字,却又从未要求过他考功名。

 “你想做什么?”李海棠看着儿子的眼睛问,话锋一转又强调道:“出海我是不同意的。”

 李海棠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出海到夷人那里找商机,是很多人的唯一机会。

 也是发财的捷径。

 1617年出海机会很多,可以去的地方也很多,包括倭国、越南、暹罗、爪哇、苏门达腊、马六甲....更远的地方,可以到达后世的索马里和伊朗。

 而在南边三十公里外的濠镜澳,那里的海港更是挤满来自西方的商船和商品。

 当然,这些出海的人,有约三四层最终会成为海盗,又有约六七层的人会在十年内死在海上。

 但只要活下来,都能盖大宅、娶娇妻、纳美妾,还有建祠堂、修祖坟。

 心里许多想法一闪而过,张新道,“儿子想做生意,比如制糖。”

 李海棠心里松口气,轻松道:“没问题,这些年家里有一些积蓄,大概二百两,你可以拿去用。”

 不知是不是错觉,有时感觉,老娘好像比老爹更霸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