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板凳生涯-第2/3页





    不仅如此,每一场比赛总是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发现更多的疑问,这促使陆恪开始主动寻找更多的比赛录像,以职业四分卫的视角,观察比赛战术的变化。

    佩顿-曼宁和阿隆-罗杰斯的比赛是最为值得研究的,不仅仅是战术的排列组合,还有他们对于战机的敏锐嗅觉、对于战术的成熟运用、以及对队友的成功调动,有太多太多东西值得学习。

    但,他们的比赛却终究不是旧金山49人的体系,又或者说,不是吉姆-哈勃的体系。陆恪可以加深对战术的理解,却无法运用于49人的比赛,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自己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于是,陆恪又在战术会议上找到了乐趣。

    除了战术的收获之外,季前赛进行的同时,陆恪的日常训练任务依旧没有落下,每天坚持不懈的汗水付出,一点一点地收获回报,进入联盟之后,陆恪就犹如一块海绵一般,快速地吸收着知识和经验,迅速地适应职业联盟的节奏和氛围。

    对于落选新秀来说,此前错过了两个月的适应时间,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跟上进度。

    在第四周前往圣迭戈,客场对阵圣迭戈闪电之前,陆恪又一次完成了日常训练任务,再加上之前一次十四天的任务循环,陆恪现在又拥有了两个基础点数。

    第一个基础点数,添加在了持球跑动之上,这项技术从六十九分,正式迈入了七十分,这也意味着,也许陆恪的对抗能力依旧不够,但口袋里的移动,他却已经不再是菜鸟肉鸡了。

    第二个基础点数,添加在了闪避能力之上,六十分变成了六十一分,依旧没有本质的改变,但质变到来之前,量变的累积依旧至关重要。

    距离陆恪与小七的第一次相遇,正式过去了一周年,整整一周年。在橄榄球巨星系统的作用之前,相比起一年前,陆恪的各项数据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人脱胎换骨,现在,陆恪的个人数据如下:

    身体素质:64/00

    精神素质:3/00

    战术意识:70

    意志力:0

    速度:67

    力量:49

    加速度:63

    敏捷:7

    跳跃:49

    ……以上是各项基础数据。

    投掷力量:79

    短传准度:7

    中传准度:65

    长传准度:2

    跑动传球:70

    假传动作:45

    护球能力:59

    观察视野:70

    持球跑动:7

    闪避能力:62

    推挡能力:54

    过人能力:54

    虚晃能力:54

    ……以上是四分卫的技术数据。

    接球能力:3

    路线跑动:5

    极限接球:5

    人群接球:5

    瞬间爆发:5

    ……以上是与四分卫相关的接球技能的技术数据。

    抵抗受伤指数:77

    耐力指数:0

    复原速度:75

    ……以上则是与身体素质相关的受伤属性。

    最明显的变化无疑是四分卫的各项技术数据,全面蜕变,这也是陆恪集中加点的必然结果。虽然各项脚步移动的指标,依旧难登大雅之堂,但四分卫的传球能力却已经完成了武装,四分卫的各项技术都已经跟上。

    当然,身体素质依旧只能算是平均水准,与之相关的数据也没有取得太多进步;陆恪开始认真地思考,接下来收获基础点数的时候,他到底应该如何完成加点呢?

    各项顶尖技术,达到七十分之后,对于职业赛场来说,这足够了吗?他应该优先把这些技术添加到八十分,真正地达到优秀四分卫的标准;还是应该优先弥补自己的短腿项目,把身体素质和跑动、护球等相关技术都跟上来?

    这是一个难题。但毋庸置疑,一年时间,陆恪的成长是喜人且惊人的。未来,可期。

    在过去两场比赛之中,对阵奥克兰突袭者时,陆恪上场打了七档进攻;对阵休斯顿德州人时,陆恪则仅仅只打了三档进攻。但,陆恪却毫不在意。

    他的板凳生涯是如此多姿多彩,职业联盟真正地展现在眼前,以至于他暂时忘记了科林-卡佩尼克的存在,更多是自己与自己的一场较量;以至于他也暂时忘记了帕雷斯、布雷伦等人的存在,他们不过是扰人的苍蝇罢了,相反,诚恳务实的陆恪还在球队之中结交了不少新朋友,新秀有之,老将也有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