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 稳步回暖-第2/3页



    

        仅仅是地面推进,旧金山49人就斩获了197码!这也成为了球队赢得比赛胜利的基石。

    

        但,为什么呢?

    

        又或者说,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如果说防守组可以通过互帮互助的契合以及战术的搭配组合来制造更多威胁,尤其是前线施压的时机把握能够创造更多机会,那么实打实、硬碰硬的地面进攻又是如何在一夕之间完成脱胎换骨的呢?

    

        答案:陆恪!

    

        当然,四名跑卫的状态及时得到提升是重要因素,士气和状态的转变让他们在比赛中能够寻觅到更多机会,这是重中之重;但跑卫展开推进之前,陆恪就已经提前开始布局了。这也就是“比赛风格以及方式的调整”所呈现出来的结果。

    

        后来各支球队分析本场比赛录像,就可以明显发现,首先,陆恪在布置战术阶段就屡屡点名进攻锋线的调整,以进攻锋线的主动出击来制造推进空间,又或者是制造传球假象,进而为地面推进赢得出人意料的机会。

    

        其次,陆恪的假动作使用次数依旧非常频繁,假传真跑和假跑真传的战术切换频频晃过了华盛顿红皮防守组的提前阅读——至少有三次进攻中,红皮队防守前线毫无预警地发动了冲传突袭,但陆恪却以快速短传的方式找到了洛根,正面突破了红皮队的冲传意图,进而逼迫红皮队防守组陷入了顾此失彼的困境。

    

        最后,陆恪大胆而冒险地使用了三次阅读选项进攻,恍惚之间让人产生了一种“49人和红皮”对调的错觉,而三次阅读选项进攻都成功地推进了大码数,把旧金山49人进攻战术的多样性和突然性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了出来。

    

        换而言之,陆恪再次展现出了“头脑打球”的真正奥义,以自己的防守阅读能力和临场战术变化能力提前完成铺垫,然后反常地以地面进攻打开局面,杀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不仅是华盛顿红皮,联盟其他三十支球队对于旧金山49人的突然变脸也有些不太适应:这套路不太对呀!

    

        焦点重新回到球员身上,如果球员状态不佳,或者战术配合失误,那么即使陆恪的提前布局再精妙再高明,那终究也无法发挥出相对应的威力;事实上,高尔和马库斯为首的跑卫组,本场比赛确实承担起了重任,而陆恪两次出其不意的地面持球推进更是彻底打乱了对手的防守布局,进而为进攻组赢得了优势。

    

        地面进攻的抢眼表现,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陆恪在传球进攻方面的回暖。

    

        因为手臂拉伤的关系,陆恪充分利用了双近端锋战术,以短传打开了今天的进攻声势——

    

        塞勒克的路线跑动依旧有些问题,但他作为混淆视线的木头桩子,却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制住了短传区域的防守力量,为洛根或者跑卫接球制造了更多空间,这使得陆恪在短传区域的线路排列组合上,能够拥有更多选择,重新找回了西海岸进攻战术复杂多样的特点,哪怕仅仅是局限于短传区域。

    

        以短传为主的比赛,往往可能是传球成功率上升、传球码数下降,四分卫评分也相对四平八稳一些:这也是汤姆-布雷迪四分卫评分始终无法超过其他三位精英四分卫的原因,比赛风格就注定了评分系统方面的短板。

    

        21传14中,155码,一记达阵,没有抄截,四分卫评分104.3,PFF评分1.1。

    

        从整体数据来看,陆恪的传球成功率有所回暖,但必须注意,以短传为主的比赛,如此成功率依旧还有提升的空间;同时,传球码数也创造了职业生涯新低,另外只有一次传球达阵,整体表现还是比较低调,没有力挽狂澜的彪悍表现,却展现出了比赛操控者的大将风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