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书成



中华大地上,自古以来,男权大于女权,这是一直以来的常态,吕后武则天这些特殊的例子,无不是恰逢其会,才出现的。

只要保证李治的身子很好,保证他不曾放下手里的权利,恐怕,就是天后想要动手,也轻易动不得吧!

因为天后的同时到来,打乱了不少人的思绪,一时间,朝堂竟然鸦雀无声。

看了一眼下面的规模,李治偷笑了一下,询问道:“诸卿可有本奏?”

听到这个声音,御史大夫马铭,第一个站了出来。

作为御史台的长官,手下人都想要弹劾太子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

弹劾太子,不同于弹劾别人,引起的反响,实在是太大了。虽然御史们平常都开玩笑似的说,唯独弹劾太子,没有任何的后果。

但,这也额只是玩笑话,弹劾太子,也得区分情况啊。如今,太子才刚刚上位,就算弹劾,恐怕也收效甚微,更何况,这一次的事情,太子虽然有错,但是,影响却是好的,弹劾这件事,弄不好,反而会被问罪。

思虑再三以后,他才决定,亲自弹劾太子。他是御史大夫,这么做,不是为了抢功,而是为了替手下人扛着。

出班站定以后,马铭长吸一口气,才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有本启奏。今御史台查明,昨日,太子派遣二百护卫,全副武装而出城,至工地,捉管事三十有二,除二十人受棍刑、皮开肉绽以外,余下十二人,尽皆在工地之上斩首示众。”

“因此,微臣弹劾太子,目无法纪,请陛下定夺,惩处于太子。”

说完,马铭就掏出御史台的文书,交给了走过来的姜暠。

御史台弹劾一个人,也不是单单动动嘴皮子就行的。

昨日出动的御史可不是一个两个,张有财带队离开工地以后,一众御史就一拥而上,开始找人立文书,就连行刑的刀,也被他们赖了一把过来,刀上面的血迹也不擦,就留着当物证。

人证物证都在,这样的情况下,弹劾一个人,才保证了成功率。

而马铭呈交上去的文书,就包含了目击者的供词。

李治面无表情的看了一遍,事实上,发生了1什么事情,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他知晓的,却远远超过纸面上记载的这些。

佯装看了一遍以后,李治阴沉着脸,看向李贤,询问道:“太子,此时你作何解释?”

正在神游的李贤,听到皇帝的声音,这才回神,站出来,拱手行礼道:“御史大夫所言,尽皆是现实,儿臣无法反驳,请父皇治罪。”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是李贤心里却忍不住骂了李治几句。

直到现在,回顾事情的经历,他才发现不对劲儿。

按理说,东宫的防卫虽然自成体系,但是,也不至于派遣二百全副武装的护卫,却没有受到一点的阻力啊。皇帝什么时候,放松过对皇城范围内,甚至是长安范围内武力的监视了?

正常情况下,他要是派出二百全副武装的护卫,估计这些人往南走、还不到务本坊,就会被全歼了。而这一次,连守城的将军都一个屁没放的就放人出去了,要是背后没有皇帝的首肯,他敢这么干?

说到底,自己把握蛛丝马迹的能力,还是不够啊!

李治本想着听太子为自己辩解一番的,谁知道太子啥也没说,直接就认罪了,这是什么情况?

他还没惊讶完,令他最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

戴至德站出来了!

拱手行礼以后,戴至德严肃道:“太子知法犯法,本该是罪加一等,但是,微臣也派人调查过了,被斩首示众者,违抗了太子的命令,擅自修改条令,致使不少民工病倒,甚至出现了死者。他们几个是首犯,就算是带到朝堂,也难逃一死。”

“这样的情况下,处置这几个管事,可以说是分秒必争。如果正常走朝廷的程序,那么,处决,怎么也是几天以后了,这还是加快进度的结果。几天的时间,在我等看来,可以说是很快了,但是,对于百姓们而言,却太慢了。”

“既然这几个人影响到了百姓,那么,就地斩首,就能抵消所有的流言,百姓看到朝廷的态度,也能安心干活,所有的影响,都会消失不见。”

“既然太子殿下做的是对的,为何还要问责?陛下,微臣奏请陛下,嘉奖太子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