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瞒天过海(3)-第2/3页



  一脸献媚笑容的贾精忠连忙起身,搀扶着嘉靖帝的胳膊。一边散步一边说道“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前不久万岁您不是册封了那朱台浤的独子朱鼒凡为庆王世子么?这不,朱鼒凡大婚,派人给老奴捎个请柬。老奴便跟万岁您说一声。老奴估摸着,给他封个一百两银子打发得了..”

  贾精忠这看似漫不经心的话语,却让嘉靖帝不禁一笑。

  嘉靖帝朱厚熜的皇位,可是因为正德皇帝朱厚照驾崩,且膝下无子嗣。被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明皇祖训‘兄终弟及’的方式得来的。

  因此,嘉靖帝自然知晓那些个藩王宗室之间,婚丧嫁娶时的人情世故。

  关系较好的,备上十几二十万两的厚礼都不在话下。即使关系一般的,也不会低于一万两的。

  毕竟,经过当年明成祖朱棣的不断限制后。各地藩王宗室手中三卫的兵马。已经一减再减。不过,麾下兵马虽然少了。但是对于各路藩王宗室来说。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要是谁给个三五千两,用不了几天就会成为整个藩王宗室小圈子里头的笑柄。

  这‘朱鼒凡’好歹被恢复了‘庆王世子’这一身份。一位世子大婚,贾精忠才随礼了一百两。这简直跟打发要饭的差不多。

  “你这老货,只给一百两也不怕别人笑话?”嘉靖帝打趣道。

  陪王伴驾数十载的贾精忠苦笑道“其他各地王爷、郡王、国公,给的最多的也就是晋王,他才给了两千两。剩下的不过是一千几百两罢了。老奴总不能给的比那些王爷、郡王要多吧?一百两意思意思就不错了..”

  眉头紧锁的嘉靖帝想了想,便明白过来。看来这些各路藩王、郡王、国公也都顾忌着前朝之事。而且想必,如果不是自己前段时间下旨恢复了那朱鼒凡的‘庆王世子’身份。恐怕即使那朱鼒凡大婚,其他各路藩王、郡王也不敢给其随礼。

  叹了口气,嘉靖帝问道“他娶的是哪一家的姑娘?”

  “万岁爷您又不是不知道,就这个情况。满朝文武谁敢把嫡女嫁给他呀。老奴听说,这‘庆王世子’娶的乃是朱台浤早些年收的一名‘义女’。那女子的生母据说是被鞑靼人糟蹋死的。而且这女子只有一半汉人血统。虽然老奴没有亲眼见过。但保不齐,长得跟那些西域女子一样。而且‘庆王世子’这桩婚事也十分仓促。上会老奴派人去宣旨的时候。朱台浤已经躺在床上无法动弹了。如果老奴没有想错,这桩婚事多半是给那朱台浤冲喜的..”贾精忠轻声笑道。

  如今的大明朝,虽然未像唐初时那般。一个个藩王公侯。都讲究娶一名‘五姓七望’家族的女子为荣。

  但即使是寻常百姓家里,也要讲究一个门当户对身家清白。藩王、公侯、文武百官更是如此。

  门当户对这四个字,在这个时代里。就好似一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一般。

  文官之间,不论是嫁女、娶亲。多半不会跟武官勋贵联姻。因为自认书香门第的文官们。看不上那些粗野武夫。

  世代袭爵的武将勋贵也是看不上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文官。

  提升到了藩王、郡王、公侯这个阶级后。更是如此。通常情况下,寻常藩王世子、郡主的婚嫁。都会选择跟其门当户对的公侯世家出身的嫡女或者嫡次女联姻。至于普通妾室所生的庶女,可没资格成为藩王、郡王的正妃。

  儒家法理,讲究的是一个正统。所谓长幼有序嫡庶有别可不是只是说说而已。在这个封建时代,母族出身是否高贵。对于下一代的影响可不小。

  诚如贾精忠所言,有着朱台浤这样一位身上背着谋反污点的‘父王’在。满朝文武百官、公侯勋贵。谁都不会将嫡女嫁给朱鼒凡。

  尤其是听到贾精忠所说,‘朱鼒凡’所迎娶的‘义妹’。居然还有一半的胡人血统,而且其生母居然是被鞑靼人糟蹋而死的时。人到晚年,越发念旧起来的嘉靖帝朱厚熜更是觉得‘朱鼒凡’受了‘委屈’。

  如无意外,如今‘朱鼒凡’即将迎娶的这位可是他的‘世子妃’。将来也会入宗室玉蝶。那么等到将来,‘朱鼒凡’继承庆王爵位时,这位具有一半胡人血统的‘世子妃’也将是他的‘庆王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