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再找另一个



    最开始进行的实验,自然是陈舟毕业课题的实验。

    说起来,陈舟算是被特许了。

    一般来说,一个本科大学生的毕业课题,哪有这么大张旗鼓的?

    但陈舟毕竟不是一般人嘛……

    实验进行的很顺利,看到反馈的数据后,陈舟的心里就稳了。

    即使没有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样品呢,陈舟也觉得没啥大问题了。

    自己出色的理论推导和计算能力,再一次被实验验证了。

    这次的所有实验,陈舟都是全程参与的。

    并没有拿到实验数据后,就离开实验室,当甩手掌柜。

    毕竟,想要论文写的出彩,亲身参与,还是没毛病的。

    前前后后,在实验室待了近五天时间。

    陈舟的课题,陈舟的想法,都被落实了。

    最后,陈舟带着一大堆的实验数据,离开了。

    当然,离开前,陈舟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还是出资请客,带着一帮人出去吃了顿大餐。

    只不过,陈舟的这一举动,又引起了林孝恩等人的一番感慨。

    只觉得陈舟这家伙,实在是有钱!

    哪像他们实验室的科研狗,一言难尽……

    实验验证阶段结束,陈舟的课题,和杨依依一样,进入了最后的数据处理阶段。

    两人对于毕业课题的时间点把握,几乎一模一样。

    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陈舟更多的时间,是花在杰波夫猜想身上的。

    而杨依依则是醉心于自己的物理课题。

    脱离实验室后的数据处理,陈舟也拿出了绝对的精力,以绝对的效率进行着。

    最基本电子束流、电子与重金属靶相互作用的打靶束流、与打靶束流对应的电子电荷量,以及总电压等等。

    这些实验数据,基本上与理论模拟计算的结果一致。

    其后便是天鹅绒的分析与实验部分。

    这是依据不同天鹅绒的形貌,先进行导电处理,再进行真空喷碳处理。

    最后通过优化后的二极管,在电压为1MV、阴阳极间距为35mm上,进行的实验。

    对比不同天鹅绒实验样品在二极管上的发射实验及结果来看,不同样品在同样的发射条件下,所得到的发射束流的差别较小。

    再结合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到不管是哪种天鹅绒样品,在粒子加速器实验中。

    天鹅绒样品的表面,都会瞬间被完全碳化。

    而且发射情况已经没有太大区别,再加上二极管是被优化设计过的,其表面的场强最大差别仅为0.05%。

    因而不同种类与结构的天鹅绒,所产生的束流强度与品质相近。

    陈舟手中的笔,一刻未停。

    对于外界时间的流逝,也仿若未觉。

    他的眼里,只有眼前草稿纸上不断书写而出的实验结论。

    他的脑海里,也只有这个实验的各种数据。

    【利用二极管模型优化的设计研究,与天鹅绒样品3#,在二极管间电压1MV、阴阳极间距35mm的条件下,得到的束流参数为:

    发射束流Ie=8.52kA,传输束流I8≥3.0kA,打靶束流I0≥2.3kA,都远远超过现有的束流水平(I8=2.5kA,I0=2.0kA)。】...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