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年旧事-第2/3页





    王亥死后其子借助于河伯的武力,打败有易氏,杀了有易氏国君绵臣,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势力。

    商只所以能够取代夏朝,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商人所从事的商业贸易使其日益强大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商人的商业贸易活动为商灭夏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在中就说:“汤灭夏以前,商已是一个兴旺的小国。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也说明了当时的商国已是房屋成片、人口众多的状况。随着商业的发展,交易的货物必需增加其数量,夏后氏早已利用奴隶,商应有更多的奴隶从事生产。商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夏朝进步。因此造成代替兴起的形势。”在中国商业史上,殷人

    “肇牵车牛远服贾”和王亥从事商业贸易并因此被杀害的记载是中国古代文献关于商业和贸易行为的最早记载,王亥又是当时商部落的首领,所以,王亥可谓是中国商业第一人,即中国商业的鼻祖。

    因此,王亥受到殷商后代的隆重祭祀就决非偶然。在中说:“然则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为制作之圣人,非徒以其为先祖。”在所收祭祀王亥的卜辞,就多达96条。

    殷人有时用祭天的礼节来祭祀王亥,可见王亥在商朝人心中具有极高的威信。

    正是王亥所开创的畜牧业和所开始的商业贸易活动给当时的商部落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商部落迅速壮大起来。

    记载,商汤时,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夏桀仅女乐就有三万人,而且

    “无不服文绣衣裳”。商汤则采用宰相伊尹的策略,命令自己部落的妇女赶织

    “文绣纂组”,换取夏朝大量的粮食,通过这些商业贸易活动,为灭夏准备物资基础。

    由此也可见,商国的强大应是从王亥所进行的商业贸易这场经济革命开始的。

    通过持续不断的商业活动,使商族的粮食日益增加,国力日渐强盛,商国终于在汤时取代夏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商王朝。

    商洛市丹凤县文史专家童正家在一文中列举的史料我原则赞同,比较客观公正地论述了古商国变迁,我研究认为,历史资料虽然没有明确商洛作为古商国国都,但应该属于一个重要部落,有时候甚至被封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商国。

    在这个山高皇帝远的自由王国里,手工业、冶炼技术和原始物品交易比较活跃,在那个时代颇有名气,人们对

    “商”记忆尤深,这便是商洛的

    “商”来历之意。童正家此文可看出古商国迁移概况,也可作为我关于商洛地名来历的佑证,其文如下:契为商族始祖。

    父帝喾、母简狄,吞玄鸟卵生契,故有玄王、玄帝之称。原系虞舜之臣,任

    “司徒”之职。载:“契为司徒而民辑”。

    称:契

    “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昔商州城有虞司徒祠,龙驹寨有契庙,历来为商地之民所敬仰。

    然古之商国所在却众说纷纭,特稽而考之。目前较为流行的商洛说、河南说和山东说。

    商洛说之依据为有以下几点:第一,称

    “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本商邑,古之商国”封邑方园一带);第二,皇甫谧注谓契

    “封于商”即

    “今上洛商是也”。第三,亦有:“契始封于此,则斯地为司徒所封之国也”。

    此外,、等,更众口一词,皆认定商国在商地。

    现代知名学者石泉先生曾指出商地

    “曾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商国存在。”近年来

    “牙璋”、

    “玉戚”、

    “玉璧”、

    “玉铲”等礼器的出土,更为此说提供了物证。商洛说古今有据。关于河南说,最有力的为上海辞书出版社所出。

    称:商为

    “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由地名而成国族名”。然民国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傅运森所编载:相

    “十五年”,

    “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民国四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之为傅氏说之翻版。

    又谓:“相土作乘马”。相土系契之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