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371-第2/5页





先不说别的,如今整个朝廷百废待兴,缺口非常大。

有人直接从七品跳到六品的。

就像宋贤原先只是个八品典籍,这次直接跳了两级,成了七品知县,再加上他去的那个县,因为在东都旁边,比起别的县都富庶许多。

要说连升三级都不为过的。

那边又有刘学政坐镇,升迁都是迟早的事。

所以,只要王福礼他们这大半年时间好好在府学学习,到时候肯定能过秋闱的。

这不今年就有十来个举子,原先一直过不了会试,在京都边当先生边侯官,也被他们侯上了,虽说去的地方边远一些,但也是正正经经的大人了。

谭家和高家送的礼都是读书人喜欢的古画、古籍什么的。

小马拿在手里翻了翻道:“阿贞,这东西得借我先看看。”

秦贞瞧见了一本关于雕刻方面的典籍,笑道:“行啊,别弄坏了,要是两孩子试课不成功,我还得退回去呢。”

小马:“……”

你能干点人事不?

今年宋贤不在,秦贞就让小马帮忙带了自家一个孩子。

又过了一年,两孩子又长高了不少。

小马望着比自己还要高出半头的沈好文道:“好小子,你姑父家的饭可真好,瞧这孩子长得的大个头。”

这孩子不止个子高,身体好,学问也相当的扎实。

小马道:“他们是不是也该下场了?”

秦贞掰着手指头一算,“明年肯定不行了。”

明年本来有一场秋闱,再加一场春闱,当真是忙得很。

不过后年下场是一定的了,那时候沈好文已经十四了,沈喜文十三。

秦贞当时下场时都十五了。

好在这一路顺顺当当,不然他估摸着自己要是再考几次,现在还不定在哪儿呢。

说起这个,小马忍不住道:“你说以前东景那边都在东都参加会试,明年他们要来这边吗?”

秦贞道:“那天听叶大人与我舅舅说,应该是到东都参加完会试,再由府台派人将会试录取的贡士送到西都来。”

因为第一年,多少有许多地方准备不周。

今年就先这样将就了,待到了明年再来西都。

这样子不止是时间上,在心理上也给大家一个准备。

小马道:“那这么说咱们是真不迁都了?”

“我娘子说西都的风水好,紫云观和另外六观的道长一并测算过,西都的气运比东都好……”

从这次几次的战争就能看出来。

所以近些年肯定不会迁,至于将来小皇帝亲政了,他们就说不准了。

更何况,迁都这种事情,人力财力都得顾得上才行呀。

就朝廷目前的情况,说实话怕是百年之内都不好迁。

小马一拍大腿道:“那我回头也买个铺子去!”

说完,起身就跑了出去。

秦贞刚站到沈好文旁边看他写了会文章。

小马又急吼吼地跑了回来。

“差点把正事给忘了。”

小马这次过来,是跟秦贞说在他们老家那边已经把地买好了。

他买了八百亩,给儿子和外甥各四百的小庄子,秦贞自个人买了五百亩。

三家的地都挨在一起。

已经开春了,马上要春耕了,小马过来想问问沈君月地里种什么好。

他们那边种麦子的多。

秦贞道:“我去看看起床了没。”

沈君月虽然平时蹦得欢,但是不得不承认,肚子一天比一天,从宋义出生到现在二十来天了,沈君月的肚子肉眼可见的生长。

每日吃的也没前段时间欢了。

走路确实越发的困难,每天中午饭后都得在床上睡上一个时辰。

秦贞让小马看会两孩子,便去了沈君月屋里。

沈君月睡得时间也不短了,听见开门声,翻个身想看看是谁,结果一时没翻过来。

秦贞快速上前,将她给扶了起来。

沈君月睡得还有点迷糊,“怎么了?”

“马师兄说咱们那边的地已经买好了,今日来送地契的,说是已经开春了,问问咱们的地种什么好。”

沈君月道:“我没去瞧过,说不上来。”

“他们原先种的什么?”

“小麦吧!”

秋天还会种玉米、土豆、红薯等等,秦贞记得当时编农书时特意写过那边的农作物。

于是,从桌上把书拿过来,翻到了宛省。

都是挺普通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