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听到徐景楠带回去的消息,  着实让徐家人都深感意外,徐贤贞仔细问道。

  “你确定,太尊夫人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徐景楠点头道。

  “没有,  太尊夫人看上去十分威严,  不像是会开玩笑的性格,  听说我们刚从南边回来,  还特意问了我一些回京途中的见闻。”

  “看得出来,  夫人对乐阳郡主准备的寿礼不怎么上心,  倒中更关心南边的天气环境,  沿途村镇百姓的房屋情况,  以及集镇上的商家生意好坏等信息。”

  听到这话,柱国公夫人并不觉得意外,点点头道。

  “看来你今天的表现还不错,  太尊夫人才会与你说这么多,问这些问题,  是出于对那些百姓生计与家境的关心。”

  听到这话,张贤贞有些欣喜,虽然她也知道,  儿子这次回来后,  肯定会进入大营。

  但是将来,  等到徐世子退出大营后,  她儿子是继续留在大营熬资历,  还是能有机会进入御林军,  成为更受信重的天子近臣,  肯定要看皇上的意思,  而陈太尊对皇上的影响力之大,  绝对是显而易见。

  “早知如此,  我们回来的时候,应该多用心关注一下沿途的情况,可惜,我们一心都放在如何能在赶路的同时,尽量保护好万寿礼上了。”

  徐世子与柱国公夫已经看过寿礼,不得不说,由五块色彩各异的玉色雕成那组玉雕,确实精美绝伦,十分罕见,沿途被保管得很好,没有任何瑕疵,足以看出他们国公府的用心与诚意。

  “长途跋涉不易,太尊夫人肯定能够理解,不会计较那些细节,倒是这柄锄头,我们到时要如何呈上去为好?”

  说到这个,在场几人都有些犯难,他们自家准备的寿礼,可谓是价值连城,不敢说一定能在这场万寿宴中拔得头筹,但是少说也能算得上是前几名。

  如此一来,更能将这把由他们代为转交的锄头给衬得一文不值,让人实在想不通,得知消息的陈凤琪怎能如此淡定,还让他们就这么当众转交。

  可是一想到送把破锄头当寿礼的事,本就是由她亲自教出来的孙女干出来的,又让人觉得这事似乎也不难理解。

  徐世子自己没空参加万寿宴,也就无法亲自帮忙转交,犹豫一下,他选择牺牲自己的大侄子。

  “这样吧,郡主的贺寿礼,由景楠先呈上去,母亲记得要将郡主特意强调的借钱一事,跟圣上说一下,我们徐府的贺寿礼,由弟妹在随后呈献上去。”

  收了把破锄头后,紧接着便收到那么一组玉雕,应该能给皇上尽量挽回些颜面,不至于让场面变得太难收场。

  对于这个安排,张贤贞当然没有意见,只是心中有些犹豫。

  “这么重要的日子,大嫂不去,恐怕不好吧?”

  听到侄媳提到自己的儿媳,柱国公夫人就感到有些心塞,那就是个不长记性的,上次的事,由她儿子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声誉为代价,为她圆过去后,这才消停了没多长时间,又开始故态复萌。

  早跟她反复分析过其中的利害,有心想让她沉沉心,知道自己的态度,好好长个教训,便不再像从前那样,什么都主动交到对方手上。

  结果倒让柱国公夫人发现,她那个看似性情恬淡,没什么心思的儿媳,早被他们给纵大了心,压根没有意识到她的用心,不知反省不说,反倒还埋怨起她这个做婆婆的,将她过往所给予的那些信重与照顾,都视为理所应得,现在不给了,似乎成了她欠对方的。

  “侄媳不必有顾虑,你大嫂她心情不好,身体不适,勉强出席这么重要的场合,要是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让府上的一片心血付诸东流,我可没脸跟你大伯父交待。”

  徐世子也心情沉重的表态道。

  “是啊,我们要以府上的大局为重,现在是中正元年,是圣上第一次过万寿,意义非凡,我们府上绝对不容出错,别家肯定也都很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