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因为早就清楚的知道,  以她的身份被推上监国太尊之位,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一些质疑与非议,而且这些质疑与非议,  到她死后都不会消失。

  所以陈凤琪在深知舆论所能发挥出的重大作用的情况下,  要求安常煦派人关注舆论风向的目的,  绝对不是为了自身口碑声誉的好坏。

  而是为了能够及时从中发现一些舆论导向,  及时做出一些相关应对,  尤其是要注意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方面的小道消息,  不至于让他们闭目塞听。

  南江书院的学生抵达时,  正值万寿节御宴的筹备前夕,  顾不上休整,就迅速投入到相应工作中。

  这批毕业生共有五十多人,不仅有在南江书院生活学习过六年以上的毕业生,  早就达到可以毕业的程度,没有离开,  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以兼职的方式半工半读,还有一些是毕业后在书院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学生。

  所以他们已经拥有一定的工作思维与方法,  就算是到了陌生地方,  承担起陌生的工作职责,  也能很快上手,  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不存在什么胆怯与拘谨。

  看过那些学生的个人资料与简历,  陈凤琪忍不住感慨道。

  “能够优中选优的挑出这么一批学生,  玄隐先生这次实在费了不少心力。”

  安常煦已经看过那些资料,  此刻也深有同感的点头表示赞同。

  “老师确实辛苦了,  我想请他上京辅助我,  还可与文谦师兄一家团聚,可他却不同意。”

  玄隐先生现已六十出头,也是时候可以退下来安享天伦之乐,陈凤琪却能理解他不愿退下去的心理。

  “南江书院凝聚着他这些年的心血,眼看现在发展得越来好,他隐居乡下时的想法也可逐步实现,他不想离开书院很正常,这件事,你提过就行,不要再多劝,你要记住,我们所自以为是的好意,往往未必是他人所需要的,对方更需要的可能是尊重与成全。”

  对于玄隐先生而言,隐居乡下养孙子、著书立说的那一二十年,固然是他沉下心思,省思自身,沉淀一身学识的重要历程。

  可是人生短暂,精力充沛的那一二十年就那么过去了,如今已到暮年,也不知道自己还剩下多长时间。

  所以玄隐先生想要珍惜余生,为此不惜做出放弃与孙子一家团聚,不来享受京中荣华的决定,也很正常,陈凤琪相信,他若真到了体力与精力都不济,无法承担院长之位的地步,肯定会主动退位,不会眷恋那个院长之权。

  毕竟以其现在的官品与尊荣,再加上她与安常煦的信重,若是来京城,势必会获得更高的权位与尊荣,远非一家书院可与之相比,对于这种思想纯粹的人,陈凤琪也是发自内心的感到钦佩。

  听到他祖母的嘱咐,安常煦赶紧应下,打消继续劝的想法。

  “好在书院人多,有操心不完的人与事,我们倒是不用担心老师会寂寞。”

  想到她所在的那个时代,许多人在离退休,彻底闲下来后,反倒心生抑郁,苍老得特别快的情形,陈凤琪点点头道。

  “是啊,他肯定不会寂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总会让人感到活得充实,时间似乎也会过得特别快。”

  听到这话,安常煦不禁面带羞愧之色,因为他,他的祖母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每天为他操心这些没完没了的人与事,这本是她过去最不耐烦操心,总是撒手推给别人负责的活。

  看到他那神情黯然的模样,陈凤琪就知道他又在想什么。

  “你不要多想那些乱七八糟的,现在的生活也是我自己主动选择的,我要是不想做,谁都勉强不了我。”

  因为爱他,放不下他,才会做出这个选择,安常煦眼眶一热,点头应了一声,继续自己的工作,越是如此,他越是要更加努力,才能不负他祖母的期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