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这么说来,  景钰若此番若是能给宜人考个状元回来,宜人岂不是要失望了!”

  景钰是阳阳拜在玄隐先生门下时,玄隐先生为他起的字,  陈凤琪不以为意的回道。

  “倒也不至于失望,  不说考个状元回来,  就算他能考取前一百名,  就能证明他的心智已经基本成熟,  放他出去,  不至于被人给拐/卖了。”

  听到奶奶对自己的能力毫无信心的言语,  阳阳,  也就是李常煦只是感到有些无语,倒没怎么在意,因为他早知道,  在他奶奶看来,那些四书五经太晦涩,  很难学精,而他才不满十五周岁,能考取举人,  靠的是有顶尖名师教导,  参加考试面更广、更深奥的会试,  肯定竞争不过那些年长的读书人。

  宴终人散后,  李常煦送老师回家时,  玄隐先生语重心长的劝慰道。

  “你祖母这辈子活得洒脱,  向来视那些名利为浮云,  对你们这些后辈的唯一要求,  就是希望看到你们都能活得平安喜乐,  所以才会不怎么重视你的课业,  也不了解你的水平,你自身固然不能骄傲,但也不可妄自菲薄。”

  李常煦知道老师跟他说这些的目的,笑着回道。

  “老师请放心,学生不仅知道您说的这些,学生还知道,祖母她对科举的那些课业丝毫不感兴趣,看着就觉头痛,恨不得取消了书院里的那些科举课程。”

  “哈哈,看来是为师多虑了,你对你那祖母的了解,比老夫还要更深刻一些。”

  在南江书院多年,玄隐先生与李家接触的越多,对李家人的情况越是了解,越是为之感到费解。

  世人常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按照常规来讲,一家人大多都有些相似之处,可是李家显然是个罕见个例。

  李家的当家太太是个除了不擅诗词,也不太喜欢读圣贤书的人,却在其它方面展现出过人之能,甚至还能译出千百年前的古籍,可是才华极为出众。

  李家少爷是个精通武术,像是军中出身的武师傅,虽然也会读书写字,只是他那水,比蒙学班结业的学生强不了多少。

  至于李家少奶奶,玄隐先生见的不多,但是据他所知,那也就是一个寻常妇人,待人和善,与她的丈夫一样,都是很忠厚的老实人。

  结果这样一对夫妻,却能生出李常煦这样不仅长相特别出色,脑子还特别聪明,小小年龄就能举一反三,思路敏捷的孩子,着实让玄隐先生有些意外。

  若非他的祖母从小就注意到孙子那异于普通小孩的表现,对他加以相应的引导,这个异常早慧的孩子将来会如何,还真难预料。

  若说李常煦是继承了他祖母的聪慧,李家其他三个孩子资质平庸,是因更像他们的爹,才会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倒也能够解释的通。

  可是越是如此,更加让人忍不住感慨人与人之前的差距,明明都是一脉相承的一家人,差别竟能如此明显,若没有足够坚韧的心智,很难让人心平气和的接受。

  倒是李家人自己,不需要多坚韧的心智,就都能适应得很好,一家人过得十分和睦,让玄隐先生看着都忍不住羡慕。

  因为李家那母慈子孝,兄弟姐妹之间亲密无间的生活状态,正是他永远无法实现的最大愿望。

  李常煦将老师送回去后,刚回到自己的院子,就看到李常欣满脸笑容的拎着食盒过来,顿感头大。

  “李常欣,我都说了,不用你送‘十全大补汤’,我也能过关,你就不要再送了,我都快喝上火了。”

  李常欣不满的掂脚拍了一下他的头。

  “你真是越来越没大没小了,我是你姐,谁准你叫名字的。”

  李常煦不服气的挥开她的手。

  “肯定是奶奶她们当初弄错了,我应该是哥才对。”

  早年个子不如李常欣高,虽然脑子比对方聪明,李常煦也只能接受对方是他姐的事实,随着他的个子在近两年窜得快,已经比对方高出半个头,让李常煦很不甘心继续给对方当弟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