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交趾之议-第2/4页



  “陛下,臣刚刚看了烧造水泥所需的材料,确实如太孙殿下所言,最贵的乃是人工成本;可开凿青石,需要用到火药,这是钱;石膏,也是钱;筑水泥窑,是钱;买木炭石炭,是钱;筑城,用钱;修坞堡,用钱;驻军保证筑路,又是钱;这些加起来,户部,早就入不敷出了!”

  朱棣脸涨得通红,可偏偏说不出什么来,夏老抠算的很清楚,每一项看似不多,可加起来的总量太大了!

  “征徭役三十万,最大的成本便省下了。”宋礼提出了一个建议。

  徭役,就是百姓每年要免费出力给官府做工,饭都不管的那种。大明征发徭役还算比较人性化,一般都在百里之内征发,百姓不用千里迢迢去做劳役。

  “不可!”夏元吉当即回绝:“营造顺天,征发徭役二十万,朝廷正在准备北伐,又从九边征发徭役二十万了!”

  “再加征三十万,汝想让陛下成为秦二世乎?况且修路不是几月就能完工的,耽误了农时,会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从顺天府往北修路,自然是征发北方徭役了。

  吴中:“那就募集工匠!”

  夏元吉:“倒也不是不行,但户部没钱!”

  “秋税之后……”

  “那也没钱,今年的秋税都有了去处了,要不把你们刑部官员的俸禄停了,倒也能挤出不少来?”

  夏元吉油盐不进,宋礼突然想到了一条来钱的路子:“盐场那边已经开始用新法制盐了,太孙殿下提出的经销商……”

  “那至少要等到明岁开春,且不过是一锤子买卖,修路可是个长期投入!”

  说着,夏元吉隐晦的看了看朱棣。

  这眼神朱棣顿时就明白了!

  “好你个夏老抠,感情是看上朕的内帑了!”

  内帑现在确实刚刚有钱,郑和从西洋回来,四十八艘宝船,满载宝石、红木、胡椒……如今尚在发卖,每天都有源源不绝的金银铜钱运进内帑。

  “朕的内帑也不富裕,要保证宫内开销,要赏赐有功将士,还要补贴营造顺天府的亏空。”朱棣很不乐意:“再想别的办法,入冬之前,这水泥工坊必须建好,且囤积水泥,等明年朕征伐阿鲁台之后,立即动工修路!”

  “爷爷,孙儿倒是有个主意,能轻易征得百万劳工,还不用负工钱,只管饭就成。”

  正在几位尚书争吵,朱棣听了无奈叹息的时候,李煜突然谏言,说出了自己一早便想好的主意。

  烧制水泥可不是个好活,容易得尘肺,折损寿命;采石、修路也是苦差事,这些,怎能忍心让大明子民去做?

  大明百姓多么淳朴啊,又缴纳赋税,又献出女儿供权贵赏玩,怎能如此欺压?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那么,就只好辛苦一下大明的藩属国了!

  平日里总喊着大明爸爸,爸爸有事,自然儿子代其劳!

  赶巧的是,这会儿南边恰好有个儿子忤逆不孝,让大明爸爸挖坑正埋着呢!

  “百万?只管饭?你是说……”顺着李煜的思路,爷孙两个竟同时从嘴里蹦出一个词来:

  “交趾?”

  交趾布政司,以前叫安南国,是大明正在征伐的土地。

  洪武三十二年,安南陈朝外戚黎季犛篡夺了皇位,改陈朝为胡朝,并在永乐二年上书朱棣请求册封,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朱棣信了他的话,遂封他为安南国王。

  可这事没过俩月,原安南国王之孙陈天平从老挝来投奔朝廷,将黎季犛篡位之事捅了个底儿掉。朱棣大怒,他自己就得位不正,再封一个得位不正的安南国王怎么行?

  册封诏书还没到广西便被追回来了,并下旨严厉斥责黎季犛!

  黎季嫠便上书自辩,并恭请陈天平回国即位。在永乐四年的时候,朱棣便派都督黄中率五千名士卒送陈天平回去,大理寺卿薛岩担任副手。

  本来挺好的一件事儿,陈天平回去也不过是个傀儡,黎季犛依旧把持朝政,过些年让陈天平“无子而终”便罢了,大明有了面子,这事儿也就过去了,黎季犛不过是晚几年当国王而已。

  可黎季犛也不知中了什么邪,竟在芹站埋伏军队,公然杀死陈天平,甚至连大明大理寺卿薛岩也被杀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