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鸡鸣寺中



  ,诸天旅行从地下交通站开始

  或许是昨儿那首诗刺激太深,使得朱棣深有感触,傍晚便离了皇宫,住到鸡鸣寺里去了。

  连今日的早朝都罢了,只是吩咐文武百官和太子、汉王、赵王三人去鸡鸣寺见驾。

  老爹派来的太监特意嘱托了,说陛下心情不爽利,太子和汉王都挨了训,让太孙赶紧过去解围。

  李煜抬头看看天色,眼看着日头快升到正中,今儿这火药司是去不成了,弄不好午饭都得吃素的;但也不敢耽搁,命人把马牵过来,又急回太子府,取了昨儿写的奏本,这才急匆匆往鸡鸣寺赶。

  与其他寺院不同,鸡鸣寺就在应天城内的鸡鸣山上,快马半刻钟就到。

  打马行至山下,下马上山,行至山门处,进了鸡鸣寺,便看到院中并排跪着仨人,皆被火辣辣的太阳烤的满脑袋汗,正是朱大胖、朱二憨和朱三彪,不过还好,膝盖下面垫着锦垫;而那些上早朝未果直接过来的数十个文武官员们,正躲在侧殿屋檐下的阴凉处,一边消暑纳凉,一边远远地看朱家三兄弟的热闹,却也一个个绷着脸,想笑又不敢笑。

  “爹,二叔,三叔,忙着呢哈,爷爷呢?”李煜同样憋着笑,上前见礼。

  看到李煜过来,大胖和三彪还没说话,本来苦着一张脸的二憨立即来了精神:“哎呦,大侄子,你可算是来了!快快快,快进去劝劝你爷爷,再这么晒下去,你二叔,不,你爹,太子爷都快被烤成人干了。”

  “没事儿,我爹油多,肉厚,抗晒,出点汗就当减肥了,再说这不还有二叔三叔陪着的嘛!”李煜顺嘴调笑了一句。

  “小兔崽子,别说风凉话了,”朱高炽抹了一把脸上的油脂汗水混合物,指了指大雄宝殿:“赶紧的,你爷爷在大殿后边的厢房里呢,进去帮爹说几句好话。”

  “说好话可以,但儿子得问清楚了,爹您跟两位叔叔这是怎么惹着爷爷了?不弄明白原因,儿子也不好张口啊,闹不好再把自个儿搁里头。”

  “那谁知道。”朱高燧忽然埋怨了一句:“一大早咱哥仨就被老爷子叫过来了,啥也不问,就他娘的罚跪!”

  “就算是死刑犯,也得知道犯了啥事吧!可咱哥仨呢?他娘的,死的不明不白的!”

  李煜眼珠转了转,立即便猜出了大概的原因。

  肯定是二憨搞得靖难遗孤那事儿呗,三彪管着锦衣卫,那么一大帮靖难遗孤混进了应天府,他敢说自己不知情?至于老爹,大概属于陪绑了,俩弟弟犯了错,他这个长兄也得陪着。

  “好咧,我这就进去说好话,但我可不敢保证啊。”

  绕过大雄宝殿,李煜直奔后院。一间厢房前有俩锦衣卫站岗,老爷子八成在里面。

  门没关,李煜调整好表情,直接进去。

  厢房内,檀香淡雅,沁人心脾,一個明明长着倒三角眼,看上去却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盘坐于蒲团之上,低着头,手里捏着一颗白子,在棋盘上摆着棋谱。

  老和尚身后,朱棣侧卧于锦垫,手里捧着一本经书,面带微笑正看得入神。

  “哎?”李煜嘴巴张了张,轻轻喊了一声。

  老和尚抬起头来,指指身后。

  这老和尚李煜认得,正是如今的僧录司左善世,太子少师,道衍和尚,妖僧姚广孝。

  大明有两个著名的僧人,其一自然是当过和尚,乞丐出身,驱除鞑虏的太祖皇帝;这第二位,便是住在鸡鸣寺里的道衍和尚了。

  这可是个奇人,精通释道儒三家,还习得阴阳之术,辅佐朱棣,以燕地战全国,出谋划策,靖难四年终登帝位,道衍功莫大焉。

  甚至,朱棣起兵造反,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道衍撺掇的!

  当年僧录司初立,太祖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道衍以通儒僧人的身份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被赏了件僧衣就打发了。

  可能是感觉自己被轻视了?洪武十五年,道衍便找上了燕王,以“奉白帽著王”跟随朱棣去了北平,自此开始孜孜不倦的与燕王“密谈”——那时候朱标可还活着呢!

  后来,靖难成功后,论功行赏,道衍毫不恋栈,身上除了僧录司左善世的官职外,只要了太子少师的虚衔。什么权势,金钱,美色,对他来说皆是浮云,除了偶尔上朝,其余的时间,就躲在庙里礼佛读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