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亡国灭种,天龙事了-第2/3页



  殊不知,闹得天下大乱,正是李煜的目的。

  不破不立!

  大宋立国百年,各地州府尽皆腐朽,何况自立国后便有诸多隐患未清除,时至今日,温和的改革已经救不了大宋了,王安石的变法便是个例子。

  改革不成,那便革命!流血的革命!

  利用暴力,一扫顽疾,清除掉那些腐朽的既得利益者,再获新生!

  洪武元年十一月初五,不算海军,李煜手中有正兵六万,辅兵六十万,其中三十万辅兵乃是一个月以来自黄河南岸宋军大营改编而来。

  除去一万正兵留守海外,一万正兵与十万辅兵镇压北地外,此时汴梁城外,计有使用燧发枪炮的正兵四万,辅兵五十万,城外军营遮天蔽日,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界。

  幸亏李煜这些年在海外深挖矿,广积粮,行海贸,顺带着抢掠,积攒了钱粮无数,又夺了大辽与大宋两个大国的府库,否则,这么多张嘴,光吃就能把他吃穷了!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一,新晋的兴庆候路求索领火枪骑兵一万,契丹铁骑五万,星夜驰援环庆路西军。

  新晋辽阳候杨破奴统率正兵两万,辅兵三十万,以及大量从北地紧急调来的官吏,兵分两路,自北向南,横扫大宋全境。

  李煜自领剩余将士坐镇中枢,调运粮草,镇压宵小。

  征战进行的很顺利,虽说天下俱反,但由于之前李煜大军压境,赵煦急调各地军队进京勤王,各地军队空缺,那些造反者自然没地方笼络军队。

  实际上,其大部分都是各州县的士人乡绅为了反抗李煜的“暴政”,笼络了不明真相的百姓,扯旗造的反,没有统一的组织,各地各自为战,就连武器都没有配齐,而是锄头粪叉什么样子都有,其实力自然不堪一击。

  打个比方吧,佃农王大爷正在耕地呢,突然听说主家老爷要招人壮声势,去的人给两石米糠,于是王大爷扛起锄头就去了……

  百姓哪懂这些啊!一听给粮食,乌泱泱的都去了,到地方了才知道,粮食得欠着,而且不让走了……

  对付这样的“造反军队”简单得很,杨破奴压根不用大动干戈,大军行至某县,找上百名嗓门大的士兵,对着造反的百姓吼上一遍新皇的政策,混在造反的“军队”中的丐帮弟子带头响应……然后就接收“降军”,抓捕起事的地主乡绅便是。

  后续承诺,自有一位随军的官吏留任执行,杨破奴领兵继续至下一地。

  至洪武二年四月,大宋境内皆已平定,接六月诏令,杨破奴陈兵宋理边境,段正淳惶惶不安,打算遣太子段誉为使,出使汴梁,一来祈求和平,二来,求亲已经被册封为郡主的王语嫣。

  远在汴梁的李煜也接到系统提示,可选任务5,谋朝篡位,已经完成。

  李煜暂不领取奖励,积攒起来。

  再说西线战端。

  路求索率骑兵入环庆路,宣读圣旨,十分顺利接管了西军。

  此时的西军已经自成一派,他们不在乎朝廷是谁当家做主,只要不断了他们的粮饷,他们便继续效忠。

  西军主将章楶与副将折可适也不亏,二者皆因功封侯,共同辅佐新任的主将路求索。

  十二月底,元日将近,大地封冻,本不宜用兵。

  路求索反其道而行之,宋军大举出击,以火枪骑兵一万,契丹铁骑五万为前锋,辅以西军十二万,征发民夫三十万,三月之内,连破西夏十二城,击溃西夏举国之力拼凑出的二十万军队,顺带着把已经于西夏结盟盘踞在大同府的残辽势力揍了一顿,收复了大同府,使残辽西逃。

  路求索的打法很简单,以枪炮与骑射逼住城墙守军,遣勇士携带大量炸药包闯过冰封的护城河炸塌城门城墙,然后火枪兵守住缺口,契丹铁骑冲锋入城。

  契丹人再不济,也不是党项人能比拟的。

  党项朝臣一日三惊,惶惶不安。

  来年三月,春暖花开之时,宋军兵围兴庆府,将来不及逃走的党项朝臣和小皇帝李乾顺以及掌权皇太妃李秋水堵在了城内。

  困兽犹斗,尽管党项人做出了最后的反抗,但还是被宋军以狮子搏兔之势攻破了城池,除了武功高强的皇太妃李秋水卷了小皇帝李乾顺趁夜逃走不知所踪外,党项朝臣与宗亲贵胄一网成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