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第一百七十三章



张绣、刘勋、蔡瑁的队伍出发时, 旗帜飘飘洒洒,如同朝霞一般,引得许多人驻足观看。

 他们将这三支共进退的兵马称为“三英”或是“三雄”, 如果陆悬鱼听到的话还会体贴地帮他们加上两个可供选择的外号,比如说“御三家”, 又或者“吉祥三宝”。

 他们的士兵走起路来昂首挺胸, 但看到做过露水夫妻的小妇人在路边泪眼婆娑时, 那胸膛又柔情万丈地塌下来了。

 ——等他们打完这一仗,他们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战利品, 更多的犒赏!

 ——人人都说冀州人有钱!他们打的就是有钱人!

 ——到那时他们就可以给相好的小妇人扯半匹绸缎来打扮打扮, 别看她们现在布裙荆钗,憔悴得像寒风中将要枯黄的小草,只要换一身华美衣服,再来两根亮闪闪的铜簪,那立刻就不一样了呀!

 他们这样胡天胡地的乱想时,脑子里可能压根没有家里倚门而望的妻子,但这些南兵与本地的新兵其实也差不太多,他们一样抱有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他们并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 敌方统帅是谁, 马步兵各多少, 营寨纵深如何。

 他们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前进, 并且将所有期望都交托在他们的主君身上。

 而他们的主君也没有辜负这份期望, 这支庞大的队伍最终选择了一个非常巧妙恰当的目标——许昌东北约二百里外的一个营寨。

 这个营寨很不起眼,北靠黄河,西有嵩山支脉阻隔, 东侧距离鄄城又有三百里之遥。

 这里守着一条三岔路口, 地势平坦, 与周遭大片水泽迥然而异。但现在黄河还未结冰,它因此还算不得很重要,营寨修的不大,装个五千余人也就是上限了,平时也不怎么四处出击。

 这些零散的信息是通过流民慢慢拼凑起来的,而斥候去看过一两次,更确定了这些情报的准确性。

 ——既然现在它还没有被袁绍重视起来,也大概也没有足够的兵马驻守,他们是可以试一试的。

 这个主意是蔡瑁提出来的,张绣有点犹豫。

 张绣犹豫,是因为他以己度人,认为既然他们都知道这里在入冬后将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营寨,那么冀州军没理由不重视。

 “子素将军何以太过谨慎!”刘勋很夸张地挥舞着两只手,“将军是久经沙场的名将,难道袁绍也是么?”

 张绣愣了一会儿,“袁绍从公孙瓒手中夺取幽州,如何算不得久经沙场?”

 并不怎么了解袁绍的这位庐江太守脸色瞬间变得不怎么好看。

 “子素将军若欲独行,”他抻长了声音,“这粮道……”

 张绣瞬间就颓了。

 这三家里,只有他是最穷的,平时粮草还要刮另外两家的。

 “那就听二位使君的。”他最后还是认了,想想又加上一句,“不过咱们不可轻敌呀!”

 刘勋从鼻子里发出了一声轻轻的不屑。

 他们这一路上也遇到过一些冀州的前哨兵马,人数不多,都是少数士兵带着大量民夫在修营寨,被他们摧枯拉朽一般碾压过去。

 这次应该也没什么区别。

 队伍还在不断地前行,走得不快,但很稳。

 士兵们还在继续回味他们那几场短暂而轻松的战斗。

 那些冀州骑兵确实不太好应付,但好在他们都是轻骑兵,只能骑射骚扰,没有上前硬碰硬的能力。

 骑兵驱赶着的民夫就更加不堪一击了,三家兵马一起出击时,旗帜也是遮云蔽日,气势磅礴的!那漫山遍野的士兵,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还有那刀剑的寒光!

 袁绍如何能敌得过他们?

 就凭那些一触即溃的民夫?!就凭那些只能远远跟踪他们,偶尔凑近射一箭,立刻又如同惊慌失措的鸟儿一般逃开的游骑?

 士兵们还在继续向前,他们的辎重里渐渐加上了一些东西。

 那些民夫很穷,没有什么好刮的,但民夫也要吃喝,也要使用各种工具,因此他们缴获了不少粮草和铁器——这有点出乎南兵的意料,那些民夫所使用的工具是很精良的,但他们还是那样穷!连双完整些的草鞋都没有!

 这样的战斗是得不到多少犒赏的,因此从荆扬一路跑过来的士兵更加渴望一场大战。

 当他们的视线尽头升起了一律炊烟时,他们相信他们的目标终于近了。

 那座营寨如果是外行人看,确实没什么特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