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轻便的酒篓-第2/3页





        囡囡一听,便觉得这个哥哥真是可怜,这么大了还没见过酒坊,连舟舟弟弟从小都见过了。

        便跟屋里的大人说了一声,一左一右拉了霍惜和舟舟跑了出去。

        “看,这就是我家的酒坊。很大吧?”囡囡很是骄傲,挺着胸膛。

        越靠近,霍惜又要晕了。忙捂住口鼻,一边点头一边贪看。

        酒坊外面,两个大烟囱在往外冒着烟,囡囡说是在蒸米。再一嗅,果然空气中混着米香。

        随着囡囡进了酒坊,就看见大大的院里,晒了满满一地的粳米、糯米、小米,有不少工人忙着拿耙子把它们摊开降温,又有工人端着洒曲在往上面撒。

        再往里看,就见一排又一排比她还高出许多的大酒缸。用黄泥封着口,酒缸上贴着红纸,记录着日期。

        应该是还没发酵过滤的。

        问囡囡,她也不懂,只知道里面装的是酒。

        霍惜想再进里面看,管事的就不让了。只让三个孩子在院里看。连锅炉房那边也不让去。

        “不要去那边。那边太热了,一靠近全身都要冒汗。”

        舟舟便拉着霍惜往后退了退,他可不想冒汗。到时候身上臭哄哄的,一点都不好闻。

        霍惜也不想看人家是怎么酿酒的。她不过是想做个中间商罢了,生产商她没那条件和能耐,便一左一右拉着囡囡和舟舟出来了。

        又在村里转了转。

        果然粗略看了看,大大小小的酒坊就有十来家,其中还有好几家醋坊。

        乡镇一般都这样,只要有一家把作坊开起来了,大家便纷纷效仿,于是便慢慢形成规模。

        就跟现代一样,若是这个村里种了辣椒,大家纷纷跟着种。这村种了菠萝,也全跟着。种了芥菜做酸菜,那也是全村全镇都跟着学。于是慢慢形成规模。

        比如前进村也是一样,一家有织机,几乎家家都有织机。连周遭也多是织布的人家。

        等霍惜回到蒋家,霍二淮已经与蒋家谈好价钱了。

        跟之前霍二淮买的黄酒米酒等级一样,之前一钱五分收的,现在霍二淮应承一个月至少要到一百坛以上,十斤装的,为期一年,蒋家便给出酒价一坛一钱五分。米酒也一样。

        双方皆大欢喜。

        蒋家又帮他们在村里低价收了些果酒,和醋。

        霍惜想了想,便对蒋当家蒋兴说道:“蒋爷爷,我看见你们有用坛子装的,有用酒篓子装的,我家要那些酒篓装的可以吗?”

        酒坛,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只要密封好,放窖里存百年以上都没问题。但它重啊。

        要是买几十坛放船上,会增加船的负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