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击鼓升堂-第2/3页





        因这个话儿,人群里有人喊话道:“老刘,老刘!你去开封府打过官司,衙门的事情你知道的细,赶紧给包龙图讲一讲,人家包龙图等着呐!”

        因这个话儿,老刘便挤到近处来,口里向龙图道屈道:“包相公,你知道咱们东京城这么大,这么多人,哪儿能没有想告状的?只是有时候告这个状,还不如不告!”

        说着老刘便告诉道:“当初我为了几亩地,花二两银子请秀才写了一张状子,去开封府告状。我本以为当日把状子递上去,开封府大官收了后,第二天就可以开审了,谁知道想的太简单!

        一去了那,第一道关卡是门牌司。门牌司有两个姓张的,问我要了二十两银子,他们把状子收上去了,就让我回到家里面等着。我等了三天,迟没有消息。打听说是半个月。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动静,实在不耐烦了时,我又去了门牌司问,人家这么告诉我:‘你的案子?还早着呢,排队!排队!’

        我因为家里面有急事儿,给了人家五百钱,赔了笑脸儿问还有多久,人家回道:‘看见我手里面这一沓子么?前年的案子还有呢!你这个案子才几天?回家等着!’

        后来我听见懂的说,只要舍得花银子,那些门牌司的人,可以把案子给你往前面挪,让你等的时候短一些。谁知道我一打听价儿,就吓回去了:最少也得一百两!

        包相公你说,俺这就是几亩地的官司,还没审呢,就得先花一百二十两。官司赢不赢还不知道,后面还得搭多少钱,更不知道,哪个有工夫这么耗!还不如我自认倒霉,事情就这么算了吧!”

        正在这厮说话的时候,旁边有几个想起来的道:“老刘,当初你那件官司,幸亏没继续打下去!我听说就算你能等到开审,后面他们还得让你雇讼师,问句话儿就得十两银子!再加上人情、打点之类的,那银子花得像无底洞。这个时候你再不想打了,他们还不让!

        我有一个远房的侄子,他对门的那家,为了打官司,光是打点门牌司,钱就不够。他事情急,出去找人借了高贷,弄的倾家荡产了,到最后直接跳了河!”当日众人七嘴八舌议论了一通,包龙图全都听在耳内。

        回来之后,包府尹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找出来几件已经完结的旧案,查到门牌司小吏受贿,借这个理由,直接把门牌司裁撤掉。

        为了让百姓容易伸冤,包府尹命人在开封府门前设了面大鼓。有人想要告状的话,只需要在门口直接击鼓。鼓声一响,府尹立刻就得放下公务,升堂问案。百姓不需要找这个、请那个的递交状子,只需要径直走进大堂,把状纸一递就行了。

        从此之后,百姓要告状,官司不需要经过层层上递,拖上半年三个月才能审,直接击鼓就可以。百姓要伸冤,再也不必求爷爷告奶奶到处托人。寻常的人家,终于打得起官司了。

        “击鼓升堂”这件事,一经传出,东京城百姓都踊跃起来,奔走相告。一连多日,开封府门前都鼓声不断。不用花钱就可以伸冤了,而且还不会拖太久,前来告状的络绎不绝。百姓不但在外面排起了长队,还有一些着急的人,在开封府门外连夜候着。

        多年积压的旧案,不断有人提出来上告,忙得开封府连续升堂,包龙图几乎日夜不闲。其中被告最多的人,便是苗贤妃的娘家兄弟、兖国公主的亲舅舅苗文遽。这苗文遽之前借助妹子得宠,鱼肉乡里,在蔡河两岸无人敢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