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旧宅聚友-第2/3页





        韩煦笑着回复道:“纵没有伤痛,习武也不是续命金丹,能包治百病。更何况天下的事情,不管到了何种境界,都有约束。譬如说七情致病,寻常人怒,好似搅动池塘之水。寻常人悲,又好似小溪断流,看不到什么大妨碍。

        你若骨骼经络都通透时,又无出世之心,怒则如搅动大海之波,悲如长江断流,甚为厉害。为什么从习武第一天起,师父就千叮咛万嘱咐,要求徒弟们‘涵养道德’?这些都是有道理的,没有谁可以随心所欲。”

        有人于是问疑道:“气怒成病,这个我们都知道。但若说叫人淡薄七情,去除悲怒,那人与草木又有何异?天下人有谁又能做到?这不是强人所难么!”

        有一个拜过师父的,站桩踢腿学过几天,内中道理些微知道,此时忍不住炫耀道:“你别不信,有些事情听着虽然难,也做的到,只不过门道浅的无从察知罢了。

        现有明证:你不见那些在山上修行的高人,筋脉柔和、搏之如绵,素食衣简、鹤发童颜?人家一大把年纪了,也能攀山越岭如履平地,比读书的年轻人强得多!就算是多年习武的,看着也都是神清眼澄,究其原因,不过是内盈外现而已!”

        有一个道:“你说的这些似有点道理,可是‘习武养人’的这个话儿,我还是不信:你看看那些常年在汴河上拉纤的纤夫,还有那些在船上扛货的人,角抵社里的那些好汉,练的比常人力大十倍,也不见他们多长寿,反倒是三灾八难的,年纪一大就不中用了,寿命比读书人短的多。”

        这人立刻回复道:“练完一套拳静养的时候,那种通身舒畅的感觉,没经历过的不知道,跟干完活休息不一样,你别不信!要么说不少人习武能上瘾,干活能上瘾的我真没见过。有些东西,你们死读书不肯实修的人,一万年也体会不到,说出话来也引人发笑。

        当初我拜师父时,讲过这些。你若生病下不来床,不能习练,自己在心里面打一套拳,也有用的,只不过效用会打些折扣而已。

        又譬如习武讲究清心寡欲,即便你不去宿娼,单在心里起个念头,耗费了精神也是妨害。世人重形而不重心,许多事不能亲自去验证,听别人说不可思议,便认成是假的。多半是身懒怕难不肯去试,便推说没有。

        这些实有,只不过我没这个悟性,怕苦又懒,又兼嫌他禁忌多,坚持不来。所谓的规诫,不是师父们要故意刁难徒弟,实在是血淋淋的教训太多了,前行路上尸骨宛然。”

        众人听他讲的有趣,又催促着叫说。那人又道:“我遍观周围,成年时开始习武的人,绝大多数都半途而废,童真入道的反多有所成。这里头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则儿童骨缝尚未长合,志虑单纯,白虎未出天葵未至,能事半功倍,比大人学起来容易得多。

        二则成年去听师父讲话,今日笃信,隔日又疑。犹疑反复,徘徊不定,难以寸进。小儿将师父的言语奉为圭臬圣旨,只知去做,心无疑问。待到年长疑多时,先前的教导已根深蒂固了,觉得就应该这么做,反倒是自然而然了。等他能为深厚了,能够察知好坏时,返回头再看,自然会知道训诫是否合乎道理。

        医家常说‘虚则亢’,耗损通常是件乐事,极容易上瘾。譬如好淫。譬如服食‘寒食散’,又譬如赌钱。有件事你们发现了么?周围那些好赌的人,一个个都是病恹恹的。没别的道理:赌鬼沉迷物外,精神流溢过于外放,长久身体没一个好的。高人逸士视物时,目光是收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