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殷水县赈粮遭劫-第2/3页





        待制回来,问这几日陈州的状况,赵询苦了脸回道:“今日幸得待制回来!末将无能,本来已有了一些眉目,谁知道这藤儿突然又断了。”遂将周氏兄弟来陈州,突然又失踪了这件事儿,一五一十,全都说与待制听了,自责不已。

        才刚说罢,有人来报,道护城河里面,今早上捞上来几具浮尸,形容似乎是周全等人。赵询急忙对待制道:“待末将亲自去看一看。”

        且不说陈州,吕琳那里,因为在路上遇上大雨,桥梁坍塌、山体滑落,原路吕琳已无法行走,只好带着赈灾的粮食,绕路而行。

        谁成想吕琳进了陈州,距离殷水县一百里时,倒出了大事:叫一班山贼趁着夜黑杀将来,焚毁栈道,杀死军士,赈粮一下子被抢去了无数。消息传到殷水县时,刘知县唬得脸也白了。

        前几天赵晨来殷水放赈,考评刘知县政绩,嫌他事做得不尽心,诸事都亲自去做了,知县在旁只是辅助。死气沉沉的殷水县,这一下突然有人管了,慢慢地开始活泛起来。都跟着赵晨做事了,底下班头、小吏的,看见自家知县的脸,也不似先前一般的恭敬了。

        知县自心里也虑过:像赵晨一般的年纪时,他也曾有雄心壮志,他也要救拔万民。只是世情不通融——不吃请,不奉承,不虚言,不攀结,哪轮到他坐这个位置?所谓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何必惹得上官不喜。大梦既醒,不耐烦管诸多闲事。既然他姓赵的不满意,愿意过来管殷水,诸事都由他安排,却也不是坏事。

        既这样想时,刘知县急叫将这事通报赵晨,一切全凭赵晨安排。赵晨来了殷水后,发现包待制说的不错:其实百姓们好说话,遇到事儿了,他们看见你在积极行动,有错儿被他们发现后,立刻就改;把事情尽力做到最好,他们心里的防备,就减了一半儿。处理事上再公允些,答应的事情不敷衍,他们立刻就贴心了。像县吏说的那个样,睁着眼只要好处的人,还是少数。

        周边的情势,赵晨已经打听了:这边厢只八公山一处贼寇声势浩大,官府奈何他不得。在这里遭抢,劫赈粮的不是别人,必是他家。陈州数十万百姓救命的粮,无论如何不能被劫去!

        当下赵晨安排人,火速将消息报与陈州,一面率人马急忙去救应。既然去厮杀,来时带的一百人马,必然不够,又从县里添上些土兵,一块儿都去。

        那边厢八公山的霍头领抢了粮米,着喽啰赶大车回去的时候,忽然喽啰来报道:“大事不好!前面咱们回山的路,已经让官军堵住了!”原来赵晨不先救吕琳,只引人去回八公山的必经之路埋伏了,只要把粮米夺回来。前路已经不能走了,后面又有吕琳的大军,两下一夹,却不是正好吃他们拿了。

        霍头领闻报慌了片刻,没一会儿又定了神,吩咐便道:“孩儿们休慌。官军要的只是粮米,暂时舍了与他不妨。”商议已毕,众人立刻分兵两路:霍头领亲自赶着大车,慢慢前行。

        另一头叫李公济率领麾下的人马,备好了弓弩,从小路出发,在前面五十里飞龙浦处伏好等着,等看到官军赶着大车经过的时候,立刻就放箭。

        众人纷纷依计而行。那边厢霍头领众人见了赵晨,吃杀不过,急扔下车儿掉转头儿,翻山越岭地走了,赵晨见了也不追赶,命军士重新赶了车儿,只往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