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包待制考评官吏-第2/3页





        厮见已毕,别驾孙炳便亲自出来,将当下的形势讲明了:因这场雨,朝廷的赈粮被阻在路上,一时之间赶不过来。为了救急,需要叫众人先借些米上来,等到赈粮来了以后,再还回去。叫各家都往上报一报,看看都能出多少数。

        才刚这厮们进门的时候,都打了包票,一定能急相公们所急,上面说甚么他们都应承。突然听见了“借粮”这话儿,一个一个的全闭了嘴巴,一时都没有吱声的。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呆看了半晌,陈数终于开了口,哥俩允诺借一千斗。

        陈家哥俩才借一千,别人如何肯借多?只推荒年里买卖艰难,没甚周转,借出的数目就更少了。眼见得偌大一个陈州城,恁多饥民,一两千斗顶甚么用?当夜众人不欢而散。借粮这事儿商议得不好,少不得孙炳上报与知州余深,求余深赶紧想办法。

        余知州这边不敢耽搁,急忙命人把陈度叫来,说与利害,叫他问两个兄弟将米粮多借出来。两个人当夜商议了一宿,借粮这数儿,由不得大户们自己定。听他们的,他们只想在陈州赚钱,一斗米他们都不愿意出!

        为了凑够足数的粮来,大小商贾都要出米。州衙这边,也不等着大户们自己报了,一一与众人定了数,只后日便要他们交割。商议得妥了,州衙遂就派出去人,把各家的数目都告诉了。

        一清早米商行老们便都赶来,脸儿虽笑着,心里面却似割肉价疼。陈数那里,天不亮哥哥陈度便来寻他,晓以利害,叫他照数将粮食借出来。

        令已经下了,又不能推脱,陈数硬着头皮只得应了,复去余深跟前说话道:“小人回去想了一宿,那件事情做来虽难,关系到陈州数十万百姓的性命,至关重大。小人宁可将买卖放一放,不敢耽误了大事。今晨已使了几个主管,去应天府、许昌、殷城三个去处,调这米粮,这数明晚便可集齐。”一面将数拿来叫看。

        见了这数,到处都是夸他的人。陈数虽说不舍得,听他们赞,心里亦升起一股豪气,好似果真救赎了万民。得万人传诵,赚多赚少只是个数,似已无碍。一时间陈数热血沸腾,趁着知州和大伙儿都在,免不了慷慨激昂发言一番。

        有他带头,余下的四家亦紧跟着,都报了数。剩下的一些小数目,虽费力些,陆陆续续地也都报了。在待制跟前交代地好,众人心头似吃了蜜水,恁地得意。

        暂且不说米商这边。因今日包待制要面见诸官,说不得陈州大小的官吏,都过来作陪。一见面众人就奉承待制,什么“早就听说过待制的大名,终于幸得一见了”。什么“十年守孝,常人难及”。什么“端州任满,不取一砚”。一片声地夸奖起来,都赞口不绝。看这个模样,不来陈州还不知道,这边大多数官吏,早就是包待制的拥趸了。

        然后他们又替上官们说话,争着告诉待制说,陈州上下的官吏,尤其是上面的知州他们,因这一场灾,如何如何励精图治、昼夜不眠,如何如何体恤百姓,勤苦操劳。因呕心沥血,一个一个的都累得瘦了。

        等到正式开始议事,包待制当面儿询问些事情,问一问陈州的境况,谁知道众人都没准备:堂堂司仓的副参军,竟不知仓里的存贮还剩下多少,问他数月里进来了多少,一日大约能出去多少,于今还够几日的支撑,这厮居然被问得哑了。因答不出,参军肥面上不住地往下淌着汗,手里不断用手帕拭汗,口里面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一个准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