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范仲淹亲断移桥案-第2/3页





        杜衍将七个人连夜问审,怎奈这些厮口紧,迟不肯招供。衙门不得已动用了大刑,两天之间,那几个首领捱不得打,也就陆续得招供了。众人的供词都大同小异,无非是说,这次伏击监察御史,是因为有人出了钱,指使他们这么做的。

        正在杜衍审人的时候,王砺这边派出去的人马,也没闲着。此时已经查出来确切的消息:卢员外的侄子卢士伦,确实在东京有一个官职,是在卫尉寺掌武库。官职不大,与王尧臣那厮没什么来往,交际的范围也不同,两个人不可能联络上。

        但是根据线索看,若说王尧臣和卢员外,两个人之间没任何关联,却又不对:卢员外曾经有一个房客王溟,之前住陈留居住的时候,曾经受过卢员外恩惠。王溟是三司使王尧臣同年的进士,与王尧臣之间关系不浅,这件事情,难说没有王溟牵头,向三司使王尧臣行了贿!

        查明了这件事情后,王砺立刻率众返京,将三司使王尧臣和陈留卢姓财主的事情,以及王砺第一次走的时候,差点儿遇刺这件事儿,都一五一十得说明了。

        而且据陈留县杜衍的上报看,御史遇刺的这件事儿,已查问清楚,是王尧臣指使户部判官慎钺出面,鼓动五丈河附近的百姓,故意不想叫移桥。

        当下王砺总结了一番,一五一十上报与官家,请官家定夺。赵官家见了王砺的上报,才知道王尧臣、慎钺、陈荣谷、王溟,还有卢员外一干人等,为了图谋一己的私利,置国计民生于不顾!于是官家发话下去,将王尧臣、慎钺、陈荣谷、王溟一干人等,全贬职罚铜。卢员外因为一己之私,通过朋友王溟的关系,向三司使受贿,因此这一次也被重罚。陈留这一座土桥,官家也下令要拆毁了另建。

        因为赵官家发了话,陈留的旧桥,马上就被拆毁了,新桥都已经建好了,这件事情也就算完了。谁知道过了几个月之后,有人却找到了范仲淹门下,捎过来信说,陈留移桥这件事,赵官家处理得不明白,希望范参政亲自来查。

        范仲淹这厮,原本就是个较真的,就算是官家定了案,既然有人提出来异议,那么该查也照样得查。当下范仲淹亲去了陈留,去五丈河上询问了船户,也去新桥处察访了。连同陈留县县志的记载,还有知县杜衍的政绩,范仲淹都查了个明明白白。

        等到一切查问毕,范仲淹又递了一道劄子,那上面道:第一:之前御史王砺上报,说陈留土桥未移之前,五年间撞毁了船只有六十五艘,这件事情根本不对:根据仲淹的察访,五年之间,所有撞毁的六十五只船里面,只有两艘是撞上了桥墩,其余的全都是船只互撞。倒是新桥挪回去以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桥墩就已经接连被撞,已经毁坏了好几处了。

        第二:之前开封府派出来主薄杨文仲,去陈留县察访。知县杜衍为蒙蔽上官,花了四十二两银子,买了三十艘废旧的船只,装作是之前撞毁的。他们又花了六十两银子,买通百姓,装作是遇难船工的亲属,哄骗杨主簿一行人。

        这件事情,第二次陈荣谷去陈留的时候,就知道了。只是陈荣谷碍于开封府势力,没据实上报,故意瞒过了此事。

        第三:王砺之前上书说,卢家与王溟的关系不浅,王溟因为受了重贿,替他与三司使王尧臣牵头,这事儿根本是无中生有:王溟曾做过一次卢家的房客,卢家看他是官员的份上,在房钱上少收了一千文,然后两边就再无联系。王溟当时已调离了陈留,根本在当地没实权,卢家没必要去贿赂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