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范仲淹上呈《百官图》-第2/3页





        更有南方多地,民生艰难,百姓无力抚养太多的子女,只要超过了三男两女,便将其溺杀。许多穷恶州县官吏的用度吃穿,远不如都城东京的门吏、走卒。此种地方,贤官良吏亦不愿久留。长久则盗贼滋生,狱讼不平,权豪为祸屡见不鲜。”

        官家听说了便道:“希文讲的这些话,朕却不太听别人有此见闻。”仲淹遂就解释道:“读书需要有银钱支撑,所以富裕繁华的州县,能中进士的人便多。穷州恶县,一日三餐尚难以维持,子弟如何有机会读书?没有进士,自然难有替家乡发声的人。”

        这话儿赵官家真信:当初范仲淹两番被贬,去过不少的穷恶去处。据说他为了改善民生,亲自走访过多地,知道的多些。他的好友欧阳修,也曾经被贬至夷陵,穷州恶县也去的不少,两个人闲时,这些事应该没少提。

        因为仲淹这个话儿,赵官家心里面琢磨了说,以后科举进士名额,应该往边远的州县倾斜倾斜。然而真要去这么做,又害怕百姓仍旧没机会读书,豪强得了这个机遇,更容易为祸乡里了。这不是一计一策能解决的事儿,只能等以后再慢慢琢磨。

        除去这个,范仲淹又讲了一些话,终于让赵官家明白了说:在中国的境内,非但穷困的地方不少,甚至比富贵繁华的那些地方,数目要多上好几倍。治国不能只看到表面的那些风光,把阴暗、寒冷的角落,给忽略掉。

        当日君臣商议完事后,范仲淹便就告辞走了。剩下赵祯一个人,一个劲地在皱眉叹气。眼看到了用膳的时候,都知张茂则来提醒道:“陛下,是时候应该用饭了。”这时候赵官家想起个事来,便对他道:“你吩咐下去,以后把宫中膳食的资银,减一半吧!”

        这个时候,不但范仲淹上书言事,欧阳修亦跟着上书道:“虎兕出柙,龟玉毁灭,岂民之过?古人治吏不治民,今人治民不治吏。贪渎、包庇屡见不鲜,小民冤屈不得伸张、所赚资银不足养妻儿,然后才会揭竿而起。不可独治贪渎,如今冗官冗职甚多,已成积弊。当究其根本,修其弊端,变法之事刻不容缓。”

        若范仲淹只是列出来事实,就事论事儿,欧阳修更是了不得,这厮直接就跳出来,直指吕夷简及同党的姓名,直接就开打。

        眼看着朝堂上宰相吕夷简等重臣遇上了麻烦,事情已经愈演愈烈,不好收场,范仲淹一干人等气焰正盛,正咄咄逼人的当口上,忽然有人上告说,范仲淹、欧阳修一干人等,有涉嫌“朋党”的嫌疑。

        通常来讲,朝堂上的事,就事论事全都好说。一旦沾上了“朋党”的嫌疑,就算他说的再合理,也就变成了结党营私、为争权夺利互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相争斗、不顾大局,早晚动摇国家的根基。先前众人提出来的事情,反倒不那么重要了。这个话儿一说出来,做错的反而暂时安全,反倒该谏官们惶恐不安了。

        因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接连上书,朝廷之中,拥吕、斥吕的已成了两派。这一日吕夷简在家时,与长子吕公绰评价群臣,两个人说到晏殊时,公绰便道:“晏学士行事胆小怯弱,不值一提。”

        吕夷简回道:“晏殊看起来是向着咱们,背后还真不好说:范仲淹、孔道辅、富弼、欧阳修、韩琦等人,全都是晏殊举荐的。一个、两个说看走了眼,是偶然为之。几次三番都不小心,怎么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