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李元昊亲访国相府-第2/3页





        至十一月,河北全境突降大雪,压塌民居足有千栋,河北路各府县冻死者上千计。今年开春,宋人为了防范契丹南侵,在北面建北京大名府,驱河北、山东劳役数十万计,两路全境怨声不绝,陛下试问,此却不是一个良机?”

        听了张元这些话,元昊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道:“近日山东、河北有‘释迦衰谢,弥勒持世’之类的传言,是你们么?”张元也就回元昊道:“我只是替别人传个话,做与不做,还在于陛下。”元昊如今正愁边事,宋朝那里正没计寻思。如今送上门来的好事,哪有不去做的道理,随即安排那宋人要见。

        说起来引头的那个宋人,却不是别人,正是国相张元年少时的同乡密友,华阴的张峦。早在张峦、张元年少时,两个常在一处玩耍,与三教九流都有过来往。曾经有个相者说,华阴张姓,将来能出两个宰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峦将此事牢牢记在了心内。后来张元在西夏做了国相,应了其一。当年一块儿在华阴时,张元只不过是县里一个只会吃酒打架的泼皮,见识、学识,甚至是野心,与张峦比起来都弗如远甚,张峦岂不如张元?这件事十分让张峦不服气,心里便存了些较量的意思。

        之前因为屡次遭灾,内中有些主意多的,编出来一些“释迦衰谢,弥勒持世”之类的话语,不过是图财,骗那班呆瓜些小钱花花,在意的不多。谁知就这么句哄人的话儿,渐渐的在河北、山东居然传扬开,百姓竟然趋之若鹜,纷纷都信,这事儿众人却没料到。

        事情一旦出乎意料,免不了就有人要打主意。不久就有贝州宣毅军小校王则与宣毅军军中小吏卜吉这两个,凑在一块一合计,都觉得这事儿可以大弄,这两个随即创立了‘弥勒教’,王则自己任了“教主”,让卜吉这厮任了“护法”。眼看着大事已经定了,却没有经书可以传讲。

        卜吉与张峦之前认识,曾经打过几次交道。因王则创教,急需要经书,卜吉便想起张峦来,遂使了重金,请张峦写经。张峦出家了这些年,已经是可僧可道的了。只要有钱,哪家的活儿都能干。既被看重,遂就施展平生才华,写出来《五龙》、《滴泪》这两部经,在弥勒教教众中传播开。

        有了经书,王则又花钱请了许多道行高的,广施符水,与人治病,效果甚好。有些人是不鸣则罢,一鸣冲天,弥勒教登时香火旺盛,盛况空前。

        如今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业做得大了,这么多人都加入进来,再似先前那班混乱,就不行了。为方便管理,众人便草创了一套规矩。譬如入教,弥勒教不分贫富、长幼、男女,凡事愿意入教的,只需念上一遍咒语道:“弥勒现世造法船,船在婆娑海岸边。船帮船底是沉香木,鲁班亲自做桅杆。若问法船有多大,与你从头说根源。东到东洋大海边,南至南海普陀山。西至西天雷音寺,北至北海放马滩。

        弥勒佛祖坐上位,十八罗汉在两边。二十八宿随左右,关公韦陀来护船。有朝一日船开了,再想上船难上难。”

        这一套咒语一百多字,字虽不多,那些新入教的人,多是一帮愚夫蠢妇,就算让他们照着念,这厮们也未必认得字。就算有师父在旁边教,一句一句教他们,这厮们也经常跟不下来,要么就是跟错了,把“婆娑海岸边”说成了“婆婆海岸边”。把“沉香木”念成了“陈丈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