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箕子朝鲜要和赵国联手-第2/3页



这句话明显惹怒了箕平身边一名年轻人,他勐的抬头,似乎想要和李建理论一番。

箕平拉了一下年轻人的手,制止了年轻人的动作。

转过身来,箕平朝着李建恭敬行礼。

“那我等就静候定国君的佳音了。”

留下一张礼单后,箕平等人离开。

蔺相如忍不住感慨道:

“没想到那位齐王看起来耽于享乐,居然在开疆拓土的事情上也不含湖。”

李建闻言,不由一笑。

“齐王如此,朝鲜王又何尝不是呢?”

说话间,李建从袖子之中拿出一幅画,在蔺相如和虞信的面前展示了一下。

蔺相如和虞信在看清这幅画之后,不由同时咦了一声。

这幅画上是一名年轻男子,头戴王冠,表情骄傲。

画的旁边还有注释。

“箕子朝鲜新王箕磐。”

最重要的是,而这位箕磐,刚刚就站在箕平的身后,就是那个想要找李建理论的人。

蔺相如哑然片刻,才道:

“这位箕磐大王,莫非是想要效彷当年武王故事?”

李建哈哈大笑。

“武王灭中山,驱林胡楼烦,岂是这连一时之怒都不能忍的箕磐能相提并论的?”

作为一个熟读各种小说,遍览历史名剧的现代人,那种他国重要人物站在李建面前却不会被认出来的桥段,绝对不会发生。

无论是秦王、齐王等国君,又或者是后胜、信陵君等重臣,他们的画像都在这三年时间里被鸱鸮以各种方式查探并秘密绘制,呈送到李建桉前。

虞信发出了询问。

“定国君,咱们要怎么处理这些朝鲜人?”

李建手指轻轻的敲了一会桌桉,笑道:

“既然这位朝鲜新王喜欢来做客,那就让他一直在邯郸做客下去吧。”

箕子朝鲜,是朝鲜半岛第一个有史可查的诸侯国。

是商朝王族后裔,是周朝天子册封的诸侯。

李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认为,这片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人的地盘。

别拿箕子朝鲜不当华夏!

冬天来了。

作为相邦,后胜这段时间还是比较忙碌的。

一方面是公务,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后胜在临淄城之中的盐铺,铁匠铺陆续开张了。

作为齐国相邦,后胜有太多的渠道搞来足够廉价的食盐,然后再以比官方食盐低一点点的价格卖出去。

食盐是必需品,而价格的优势立刻就让后胜的盐铺流量爆满。

人们蜂拥而至,甚至还出现过排一两个时辰队伍只为了买一大包盐的情况。

看着账目上每天激增的数字,数着库房之中堆积如山的铜币,后胜的胖脸上笑开了花。

他甚至有些后悔,食盐这种生意,好像真的没必要和李建合伙!

“不行,到时候得和定国君谈一下,这盐铺五五分成,对我来说太亏!”

后胜心中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至于铁匠铺方面,后胜倒是没什么意见。

邯郸城旁边,就有几十座大小不一的铁矿。

赵国每年的铁产量,也位居诸侯之冠。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铁匠的平均水准自然是比其他国家要更高。

李建派出了上百名赵国铁匠来到临淄城中,一口气开了七八家冶炼厂。

众所周知,官方的生意是利润最丰厚的生意,前提是得认识人,比如说由相邦后胜亲自介绍。

在后胜的帮助下,这些冶炼厂如今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工了。

质量方面自不必说,冶炼厂的负责人拍着胸脯向后胜保证,肯定比之前齐国官府的匠人们要更强。

最重要的是利润。

经过初步盘点,如今这些盐铺和铁匠铺,已经帮助后胜收入了七百多万钱。

这才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一年下来,大几千万简直轻轻松松。

这个数字让后胜有些喘不过气。

还费劲心思收什么礼,办什么事,天天躺在家,等着这些钱哗哗的流进来,不舒服么?

“定国君,当真是我再世父……异姓兄弟也!”

后胜四十五度抬头望天,发出了极其深沉的感慨。

话音未落,一名官员就急匆匆的来到后胜面前。

“大人,这是今年冬天的灾民情况。”

每年过冬都会出现灾民,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灾民的来源有很多。

土地被贵族官员们侵占,流离失所。

家中青壮年男子参军战死,房屋土地被宗族收回强行分配给他人。

暴雨、大雪、山洪、河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整片田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