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有钱好办事?-第2/3页



“荀夫子,别来无恙啊?”

荀况抬头看到李建,顿时也露出了笑容:

“前两天听说李卿来了临淄,就想着什么时候去拜访一下李卿。”

“想不到李卿主动上门,实在是让老夫受宠若惊啊。”

李建呵呵笑道:

“夫子说的这是哪里话,我这一次可是奉了王命而来,要和夫子好好的商谈一番呢。”

韩非顺势上前,向荀况见礼。

荀况点了点头,笑道:

“来来,李卿这边请。”

两人沿着学宫的道路,朝荀况的住处走去。

一路上,不断的有学宫之中的士子向荀况问好。

李建旁观之下,心中也是暗自有些纳闷。

问好的士子中大部分是法家的,农家的,道家的,但却几乎没有儒家的。

要知道,荀况可是如今公认的天下第一大儒!

路过的儒生明明不少,却无人上前请安问好……

这位曾经的稷下学宫大祭酒,和儒家的关系已经紧张到了这个地步吗?

很快,三人来到了荀况的住处,分主宾就坐。

李建开门见山:

“夫子啊,这一次我是代表大王邀请你前往邯郸,开办一所新学宫的。”

“大王说了,只要夫子愿意前往邯郸,那么学宫之事全凭夫子之意而决。”

“还有,大王愿意册封夫子作为下卿,以让夫子更好的发展学宫。”

听到这里,荀况不由动容。

面前的李建就是赵国下卿,那可是正儿八经的赵国重臣。

反观齐国这边,稷下学宫的大祭酒一般也就是上大夫。

有些大祭酒如果不得齐王之心,甚至连上大夫的爵位也没有,就封个名誉大夫完事了。

不仅如此,虽然荀况名义上是大祭酒,但实际上学宫之中的很多事情,他都没办法做主。

原因也很简单,除去大祭酒之外,学宫之中还有几名祭酒先生。

这些祭酒先生都是学宫之中诸子百家的大能学者,同时也被封为齐国荣誉大夫。

大家都是大夫,你这大祭酒的大夫也不是世袭的,不比我的大夫高贵到哪去,我怕你作甚?

掣肘多多啊。

赵国方面,直接告知荀况,邯郸建立的新学宫,全部由他做主。

这种说一不二的权力,确实也非常打动荀况。

在李建说完之后,荀况果然陷入了沉默之中。

看得出来,这位儒家大能已经非常的动摇了。

李建并不打算给荀况更多纠结的机会,转头看了一眼身旁的韩非。

韩非会意,立刻就开口对着荀况说道:

“恩师,弟子跟随家主也有一段时间了,自认为对赵国政坛算是有些了解。”

“齐王耽于享乐,又有后胜这般佞臣掌权,齐国政坛之中乌烟瘴气,导致稷下学宫也是乱七八糟。”

“赵王虽也享乐,但朝中有都平君、平原君、蔺卿以及家主等诸多贤臣,政坛风气清明。”

“地方官吏敢于做事,赵国连年扩张,也是因此。”

“齐国得吞并半个燕国,只不过是因为和赵国当了盟友,并非齐王之功。”

“若恩师能前往赵国,弟子相信新的学宫一定能在恩师的手下发展起来。”

“将来恩师之弟子遍布赵国上下,若有朝一日赵国平灭诸侯一统天下,那恩师之大名超越孔孟,亦是指日可待了!”

韩非毕竟是荀况的弟子,跟随荀况多年,自然知道荀况真正内心的抱负。

作为一名学者,荀况到了这个年纪,做官的念头自然是有,但已不如当年那么旺盛。

荀况真正想要的,是青史留名。

是像孔子、孟子一样,将来世世代代的儒家弟子都虔诚供奉。

甚至,如韩非所言,超越这两位儒家先贤!

荀况表情虽然已经镇静,但李建已经可以看得出来,这位大儒长袍之中的身体因为激动,开始微微颤抖了起来。

良久之后,荀况叹息一声。

“既然赵王如此有诚意,老夫又怎么能够拒绝呢?”

“还请李卿放心,等过几日老夫就上奏章,向齐王辞去所有职务,再前往邯郸便是。”

李建闻言,顿时大喜过望。

“夫子此举,实在是明智无比。”

“李建虽不才,但也敢向夫子保证,夫子将来一定不会因为这个决定而后悔的。”

荀况摸着胡须,感慨道:

“老夫都已经这一把年纪了,其实也不指望能做出什么大功业。”

“若是能收到一二得意弟子,能让老夫这一脉流传下去,也就足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