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失算-第2/4页



“卑职劝世子一句,莫要自误!”

龙象府的府主夏侯伯阳,为人好大喜功,色厉而胆薄,做事毫无章法,故而能讥讽李丹青。

圭玉府的府主陆沉戟,书生气太重,墨守成规,故而见不得李丹青愚弄百官,方才怒斥李丹青。

但三府九司府主司命,除了这二人都是老谋深算之辈,深知君心难测,无论外界传言如何言之灼灼,他们在未有弄明白姬齐的心思前,皆不会妄动。

故而相比于其余看上去不曾对李丹青发难的三府九司的司命,陆沉戟与夏侯伯阳在李丹青心中反倒是最好应付的家伙。

譬如此刻这郢相君,李丹青已经指名

道姓的要他难堪,但他却神情平静,因为他知道,不用他出手,便会有人代替自己接招,或者说,在郢相君的心中,李丹青根本算不得是对手。

高台上的姬齐见有人站了出来,也选择沉默不语,反倒目光意味不明的盯着李丹青,似乎是在期待李世子接下来会如何做。

李丹青转头看向那中年男子,对方三十岁出头,看身上衣衫制式应当是九司之一神御司的官员。

他笑道:“敢问阁下,何为肆意构陷?”

“无凭无据,空口白话,难道不是肆意构陷吗?”那男子神情倨傲,拂袖言道。

“那敢问阁下幽云之乱从何而起?”李丹青并不为男子的挑衅所动,继续问道。

“阳山崩塌,致使应水郡灵力枯竭,幽云趁乱入侵!”男子显然做足了功课,在那时对答如流。

“好一个阳山崩塌!”李丹青却在这时陡然提高了自己的声音。

“武阳有二十八座圣山,何为圣山?”

“那是可飞升穹顶,沟通星辰,引来星辉,充盈天地灵力的神物!”

“是武阳数以千万计武者修行的基石!”

“亘古至今,再做诸公何曾听闻过圣山崩塌之事?”

李丹青的大声质问,让在场众人噤若寒蝉。

他们当然有人想要提上一嘴关于武阳立国之处,那离山之事,但毕竟前朝旧事皆是禁忌,在这朝堂之上,众人对此都讳莫如深。

“一座圣山崩塌,诸公就没有想过其中缘由吗?就没有纠察背后到底有谁在暗中捣鬼的念头吗?”

“胡闹!阳山崩塌之时,你身在阳山,朝廷未有追究你不察之罪已是法外开恩,你怎可还敢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那男子也被李丹青这番含威怒斥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之后,立马面红耳赤的责问道。

“我倒是想要请诸位治我一个失察之罪,然后再去应水郡好好看看,阳山到底因何崩塌!”

“半壁圣基为何会被人取出!”

“百万应水郡百姓到底因何而死!”

“十万青云军,数万阳山弟子,又到底在为谁弥补过失,丢了性命!”

李丹青冷笑一声,如此言道,目光在那时一冷,扫过在场诸人,朗声问道:“可诸位敢吗?”

“三府九司,文武百官,在座诸公,嘴里不时喊着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吗?”

“圣山之事,关于武阳社稷,诸君谁敢站出来告诉我,你们愿意去彻查此事呢?”

这世上有很多秘密。

有的羞于道之外人,有的恐于道之外人。

而还有一种秘密……

叫心照不宣。

阳山崩塌当然是件大事,但这背后牵扯到朝廷、牵扯到郢家,甚至还牵扯白龙山上的那位老神仙。

规矩也好,律法也罢,归根结底是上位者约束下位者的。

当一件事牵扯得足够广,足够大的时候,上位者就会默契的选择闭口不谈。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阳山崩塌他们闭口不言。

李丹青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戳破了他。

他并非短视,也并非不惜命。

从阳山走回武阳城,其实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他足足走了近三个月。

他就是在等,等自己回到武阳那天,应水郡的流民会把应水郡的一切带到武阳各地。

那时他携带着滔天的民意,又身怀不世之功,方才有能力,让朝廷给个交代!

从孙禹赵权到张囚杨通。

从洛城宁煌戟到十万青云军。

从那一个个不知名讳的白狼军暗部到阳山每一位战死的弟子。

他们需要一个交代。

而现在李丹青不要,不过数月光景,应水郡发生的一切就会被人遗忘,民众的记忆总是来得汹涌,却又短暂。待到那时想要旧事重提,那就是难上加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