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开始革新-第2/2页





    这些都是国之瑰宝,理应设立专业科目,发扬光大的,但朱健现在真的管不了那么多的,先把百姓的温饱问题给解决了才是正事,这些东东只能放下,等到大明中兴之后再考虑了。

    教学制度,就山寨现代的来搞吧,分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四级,研究生,这个暂时还是算了,人才太缺,以后再搞,教学内容暂定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地理、历史为主科,高中之后分专业科,增加农业、工业、外语等专科,可选修其中的几门,大学也一样,术业有专攻嘛,学得太多,搞得杂而不精,那才坑人呢。

    朱健之所以设外语专业,当然有他的想法,世界这么大,不走出去看看,怎么对得起这一次的穿越?成吉思汗这么牛笔,得向前辈虚心学习,人不能太好高骛远,得先给自已定个小目标,把大明的版图扩大个小半倍一倍。

    新学教材的编撰在短时间内是弄不出来的,估计得花个一年多两年左右的时间,但这革新之风必须先放出去,让人有个心理上的准备,唯一的硬性条件就是屏弃文绉绉的古言,全部使用让人通俗易懂的直白文字,等到编修完成,上市销售之后,老百姓也能读书识字,上学读书不再是读书人的专利了。

    要改革的东东实在太多了,朱健只能先挑主要的来革新,这个提议在朝堂上引发了三天的争论,添加并修改了其中的一些细节,最后内阁通过,算阮大铖还聪明,没有象东林党那般拼命的反对,动不动就死谏,逼天子妥协。

    在世人还没来得及消化教育科举大革新的重磅消息时,朱健革新的第二刀是砍向国防军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