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全民土豆运动-第2/2页





    你赚我赚大家一起赚,皆大欢喜,码头上又热闹起来,装卸搬运土豆的工人往来穿梭,衙差捕快维持秩序,一车车的土豆从商船上搬下来,运到指定的仓库存放,至于发芽长苗,这本来就是用来栽种的,不是买来吃的。

    清点统计后,由红帮及各大商家的商队则负责把一车车的土豆运往各地,交付给当地地方主官,再由官府派发给百姓栽种,象陕西等一些灾情较重的州府县镇分到的土豆就多一些。

    李之同回来的消息传至京师的当天,朱健就召集群臣开会,商议土豆替代米面、栽种等办法,东林党难得的没有跳出来当搅屎棍,只是持质疑态度,老百姓能不能接受土豆这玩意?

    百官如此反应很正常,土豆毕竟是新鲜的东东嘛,到底能不能替代米面还不得而知,想让百姓一下子接受有点困难,不过,朱健对此很有信心,饿你几天,看你吃不吃?明末灾荒与战乱时期,老百姓不仅把树皮都啃光了,最后只能吃观音土,活活撑死,土豆是救命的粮食,不想死就得吃。

    一道有关土豆的圣旨和栽种、食用等办法的公文很快传遍大明各个角落,一时间,全帝国上下都是关于土豆的话题,百姓翘首以盼,有钱大户人家则持怀疑观望态度。

    朱健完全忽视那些土壕大户,不管各地的官员有何反应,他下圣旨强制执行,且派出督察院的官员、锦衣卫和东厂人员严加监督,谁敢伸黑手吞没这些救济百姓的土豆,不管你官职有多大,一律拿下,扔进锦衣卫的诏狱享受美好生活,连刑部都无权过问,严厉得让人咋舌。

    为了扩大土豆的影响力,朱健不仅走官方的正式流程,《大明时报》不仅连续多天刊登有关土豆的栽种方法、栽种的原因与好处、食用的烹饪方法,唯一重点提醒的是土豆一定要煮熟透了才能吃,不能生吃,否则可能中毒。

    既然动用到《大明时报》,托肯定少不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个个识字且热心肠的人在帮着不识字的百姓解读土豆的各种内容,俨然成了土豆大师。

    老百姓憨厚朴实,有田种,有饭吃,有衣穿就本份的活着,对土豆这种耐旱高产,可替代米面充饥的农作物充满了期待,在报纸舆论和托们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全帝国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土豆大运动,虽不敢说大明的形势一下大好,但还是让人充满了期待,而这正是朱健最希望看到的。

    或许是朱健的努力感动了老天爷,大雨哗哗洒落,让已经N久没有见过一滴雨水,到处干裂的大地贪婪的吸收雨水,大地的生机似乎在开始慢慢的恢复。

    白茫茫的雨水中,有一支穿着破破烂烂的队伍正冒雨在山中的密林里缓缓穿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