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兰沟甸初败-第2/4页





    眼见种师道还要再说,他便摆了摆手,说道,“不过彝叔所言倒是提醒了本官,本官这就上道折子,将河北的现状,告知官家一声,免得官家被地方官蒙蔽!”

    种师道又不傻,岂能不知童贯所想,别看其说的比唱的好听,一派为了朝廷和官家着想的样子,可实际上还是为了在官家那里卖惨,顺便讨要一些好处,并非是对此战抱有谨慎之心。

    事实也确如种师道所想,童贯在奏折中先说了自家如何殚精竭虑,随后话锋一转,这般说起河北的情况:

    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如军粮虽曰,见在粗不堪食,须旋春簸仅得其半。又多在远处,将输费力。

    军器甚缺,虽于太原、大名、开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适用,至于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无备。

    然臣肩负朝廷深望,必尽心尽力,早传捷报于阙下,以抱陛下天恩!

    再卖了一波惨后,童贯不顾种师道苦苦劝说,毅然决然的下令,命诸军向雄州汇聚。

    雄州,本为瓦桥关,昔年周世宗柴荣夺得三关后,将此地改名为雄州,乃宋朝河北防线最关键的一环,每次辽国大军南下,都要先行攻打此处。

    如今情势反转,自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失败后,宋军终于又一次集结于此,准备再度北征。

    待诸路兵马到齐,童贯当即就与众将商议进兵之事。

    会上,种师道尤不死心,便道,“今日之事,譬如盗入邻舍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且师出无名,事固无成,发踪之初宜有所失。”

    童贯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回曰,“此事官家已有成算,彝叔勿复言矣!再者,今番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与穆栩相约,于八月初共同举兵,难道要让朝廷失信于一节度使乎?”

    《仙木奇缘》

    作为被童贯一手提拔的杨可世,也觉得冒然进兵有些不妥,遂建言道,

    “事起之由,毫发未尝预,一旦临利害。若仓卒失计,我辈要领固不足惜,恐有不虞,辱国为重,愿大帅三思而后行!”

    此话说的可谓合情合理,童贯一时之间不免犹豫起来,不想在座的雄州知州和诜却嘲笑杨可世道,

    “本官曾听人道,杨将军往日自夸能敌万人,胆气绝伦,视堂堂之师如土鸡瓦狗,谁知今日一观,竟是个懦夫之辈。

    今枢密奉官家之诏,统十万雄兵于此,面对强弩之末的辽人,岂有失败之理?”

    杨可世素来以勇勐闻名,今日却被和诜如此当众羞辱,不禁气得脸红脖子粗,半晌不发一语。

    而童贯在听了和诜此话后,本有些迟疑的心,顿时重新坚定起来,当下就传令将全军分为东西二军。

    东路军由种师道统领,和诜副之,驻扎于白沟,王禀率领前军,杨惟忠率领左军,种师中率领右军,王坪率领后军,赵明率领选锋军。

    辛兴宗统率西路之兵,驻扎范村。焦安节统率左军,刘光国、冀景统率右军,曲奇、王育统率后军,吴子厚、刘光世统率选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

    为了安抚杨可世,童贯特意又以杨可世为前军统制,节制宋江、王禀所部,归入辛兴宗帐下。

    还命杨可世招募勇士,在边境来回驰骋,散发招降檄文,并再三强调,军队没有他的允许,不得随意过界挑衅。

    可接下来几日发生的事情,委实出乎了童贯意料,在命人散发招降檄文数日后,始终不见一个辽人来降,这不禁让童贯大为惊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